隨即,記者發去投訴鏈接,客服發回一個支付寶賬號。
不到一分鐘,客服QQ稱已刪除完畢,讓記者匯款后,將匯款頁面截圖發來,就可完成交易。
記者刷新該網站網頁,要刪除的帖子的確已找不到了。
記者以支付寶故障為由,提出次日付款。
“這樣的話,帖子只能暫時恢復,你啥時候付款,啥時候徹底刪除。”客服QQ回應。
一分鐘后,記者再次刷新網頁,那條帖子重新掛到了醒目位置。
記者付款后,投訴帖子不見了,“我們不像其他家315網站坑客戶,你找別家,可能會遇上刪一條又擴散10條的局面。”網站客服說。
“聯盟”
QQ群擴散投訴刪不盡
客服的話并非危言聳聽。
一些神秘的QQ群里,的確會上演著“刪不勝刪”的擴散效應。
曾先生經營此類網站已多年,他加入的一個QQ群里經常出現,有人發上來一個投訴鏈接,附上一句話,“這條帖子有人刪,快轉發。”
“你找某家315網站刪帖,他們刪除時會把帖子發到群里,讓其他家315網站轉發。”曾先生說,本來投訴
只有一條,經過群擴散,可能其他各家315網站上都會出現這條帖子,“你想都刪除,對不起,都得交錢。”
3月10日至13日,記者登錄曾先生的QQ號,進入名為“維權萬里行”的QQ群里,時常會出現“快轉”的帖子鏈接。
12日晚7時,一條“4張空白借據欠下24萬元,信用社被指借據造假”的帖子被發到群里,發布者在帖子鏈接后注明“對方已刪稿,快轉”。
之后的12小時內,這條帖子被近30家網站轉發。
“根本刪不勝刪。”曾先生說,眾多“315”網站影響力并不相同,有的小網站、新網站接到的消費者投訴并不多,他們會加多個QQ群,整天呆在群里“守株待兔”,“這是個不錯的賺錢方法。”同時,大家互相轉發,也增強了影響力,“有錢大家一起賺”。
“偷盜”
互相“扒帖”冒名詐企業
除了“共享”外,還有“偷盜”。
半個多月的調查中,記者對20余家“315”網站進行監控,發現各網站的某些投訴信息是一模一樣的。
一條投訴某醫藥公司制售假藥的帖子,出現在“315人人投訴網”等多家網站上,內容完全相同。但除了“315人人投訴網”出現投訴者的注冊ID外,其他網站均無該帖子的ID。
“各家都有才說明影響力大,只有這樣企業才會怕。”“315人人投訴網”人員說,這條帖子最先是消費者在他家投訴的,“后來別的家扒帖扒走了,行里都這樣。”
在林肖武的網站里,呂媛除了整理本網站收到的消費者投訴外,另一項主要工作就是從其他各家315網站“扒帖”。“雖然我們沒投訴者聯系方式,有廠家看到投訴信息,也會找來刪帖,這都是錢。”她說。
一家網站負責聯系被投訴廠家的人員稱,常遇到企業通過QQ詢問“已經交了錢,為什么還不把帖子刪除”。后來一問才知道,“是有人扒了我們的帖子,跟企業許諾付費刪帖”。
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得到這樣的答復,“你們上當了,要想刪帖得找對路,還得交錢。”
“陰謀”
“消災”工具變“攻擊”武器
“刪帖收費”只是這個江湖里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