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下旬以來,浙江警方接連破獲兩起制售“新型地溝油”案件,和以往的地溝油由廚余、垃圾制成不同,新型地溝油是由屠宰場的廢棄物壓榨而成。經過脫色、去臭和高溫熬制等精加工后,新型地溝油不僅外觀上與正規油品沒有什么差別,部分指標數據上和健康牛油也沒有差別。
地溝油精加工
2011年9月,浙江省樂清市警方接到舉報,樂清市大荊鎮蔗湖村有人私自煉油,公安、工商、質檢部門人員隨即趕到。警方在現場發現,房內擺放著一臺碾壓機和幾口大鍋,鍋內是一些動物內臟,角落里擺著數十個塑料桶,里面裝著顏色不一的油制品,與此前查獲的“泔水油”提煉作坊不同,警方在現場沒有發現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塊。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警方發現,在當地熬制這種“新型地溝油”的窩點不止一家。這些個體熬油戶熬制出來的動物油脂,由浙江金華人李衛堅收購后統一銷往上海、重慶、江蘇、安徽等地的糧油食品企業。
這些企業都會將收購來的初煉地溝油進行精加工。先把油脂加溫熔化,用水洗掉皮毛、泥土等大塊雜物,然后加入白土進行沉淀,吸附這些油的異味。最后經過多次高溫處理,地溝油異味減小、酸價降低,最終被制成牛油、食品和火鍋底料等進入到食品領域,即使是檢驗部門也很難查出來。
暴利誘惑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地溝油制售行為難以遏制呢?暴利!
僅2011年1月至11月,李衛堅團伙銷售“新型地溝油”入賬達1000多萬元。正是暴利驅使地溝油制售者鋌而走險。
禁用散裝油有利于杜絕地溝油
5月1日,昆明市全面禁止散裝食用油進入餐飲業,當地3萬家餐館將徹底告別“散裝油時代”。其實不止是昆明,早在去年11月份,北京市場就已經全面禁止銷售散裝食用油,而�?�、烏魯木齊、北海等多個城市也都明令禁止散裝油銷售。
據報道,大部分地溝油都是通過散裝油渠道進入餐桌,全面禁止散裝油以后,油品的采購、使用等環節更利于監管,能有效阻止地溝油回流餐館。(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