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月4日),榆林市古城文物管理所所長張飛榮介紹,2006年,榆林衛城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榆林城墻歷史悠久,其歷史文化價值非常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城墻沒有任何單位保護,一些無住處、經濟條件差的居民,開始在城墻里打洞穴居,一時興起了打洞穴居的高潮,直到1982年,這一現象才得以遏制。
據了解,城墻“穴居族”目前主要集中在榆林東城墻,共有248戶居民,10家單位。“那時候只要挖洞,窯洞就歸個人所有,而且大多數窯洞都有當初辦理的土地使用權證明,還有房產證。”
擔憂
古城墻千瘡百孔修復難
至于如何保護修復東城墻,張飛榮感嘆道,這些城墻窯洞是歷史遺留問題,解決起來非常困難,最關鍵的還是居民拆遷安置問題,單憑文管所一己之力是很難實現的。榆林東城墻破壞最為嚴重,一些居民亂修亂建,在城墻上取土,如今的東城墻變成了千瘡百孔、殘垣斷壁,沒有了昔日雄偉壯觀的氣勢。穴居在城墻里的人們大多是貧困戶,很多窯洞年久失修,都成了危房,他們也想搬出去住,可一時半會很難解決。
“雖然榆林城墻受破壞嚴重,仍具有特殊價值和歷史地位。”張飛榮說,要想修復榆林衛城,還需政府部門的長遠規劃,出臺相關保護政策。同時也呼吁居住在城墻窯洞里的居民,有自覺保護古城墻的意識,畢竟這座傷痕滿身的古老城墻,象征著榆林曾經那個難以忘懷的時代。(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