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上海黃浦江浮現死豬后,死豬來源地——浙江嘉興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動物疫情與水質問題之外,死豬事件在當地已經呈現出另外一種怪現象——很多漁民不再撈魚了,他們慢慢轉行,以捕魚的技能來撈死豬。
當最反對養豬的漁民,也漸漸接受了撈豬的事實時,污染河流的惡魔,就失去了它的最佳敵手。養豬戶從自身利益的考慮,以及政府監管的無奈和投入的不足,“成就”了一河死豬。
3月15日下午,浙江嘉興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全市未發現動物疫情,同時也公布了近一周內收集的死豬數目:3601頭,相關地區的水質正常。
“3601頭”,這一數字可能只是死豬數的冰山一角。
3月15日下午2點到4點半,嘉興市南湖區新豐鎮橫港村和鎮北村兩個死豬埋葬點,兩條10多米長的撈豬船,各拖來半船左右的死豬。在竹林村,每天也有七八條大船在撈豬,同時這個村的岸上7個垃圾站半天收集的死豬能達70多頭。
新豐鎮有10個行政村,村村都養豬,而該鎮的養豬戶數還不到嘉興全市總戶數的1/10。村民估測新豐全鎮最近所撈死豬有上萬頭。
在村民眼里,嘉興新豐鎮“一年四季都有人在撈豬”,“每年這個時候要集中大批量撈豬”,當地已經從傳統的“魚米之鄉”變成了一個“豬的水鄉”。因為豬糞和死豬等污染,漁民已多年撈不到魚,很多漁民只好轉行“撈豬”。
死豬的水鄉豬是一年四季都要撈的
“這幾天埋掉的死豬可能有幾萬頭”
浙江嘉興市,這座城市被水包圍,城外的村莊,水路縱橫,河浜交錯。
3月15日中午,記者劃船駛入該市新豐鎮民豐村一處河浜,在不到300米長的河道里,發現20多頭死豬。
人如果站在岸上,河里的死豬不容易被發現。
當地人許留根在船上,用竹竿撥開一撮水草,一頭中等大小的白豬浮出水面。接著,船僅在水面滑動兩三米遠,又有一頭稍大死豬淌出,散發一陣惡臭。船向東再行十來米,在一個水草更茂密的地方,許留根指著浮在草叢中的編織袋說,“這里面是死豬。”他往袋子底部挑去,四頭小豬嘩啦一聲,掉了出來。
許留根說,三天前,他在這段不到300米長的河道里發現170多頭死豬,它們漂在水面,或擠在泥坑里。記者看到的20多頭死豬,就是撈豬隊撈過后剩下的。
河里死豬漂浮,垃圾鑲嵌,二者擠出的各色污垢,把河浜的水裝裱成一面黑鏡子,“黑鏡子”平靜地與平湖塘拼接,最終匯入黃浦江。
實際上,新豐鎮上大多數河浜都像這里一樣受到污染,解決污染的常用辦法是,打撈死豬。
“豬是一年四季都要撈的。”竹林村村民汪文進說。有十幾條大船的老板徐偉(化名)說,除下雨外,政府會租他的大船,在一個村區域內巡視撈豬。
徐偉介紹,撈豬隊一般由5個人組成,他們開一條大船和兩條小船,其中1人開船,4人鉤豬。小船配合大船作業:撈豬隊員先將小船靠岸,從雜草里把死豬鉤到河中央,大船上的人再用齒勾將死豬挑進船艙。他沒有統計過日常撈豬數量,反正“幾百頭是有的”。
徐偉說,這個時候是死豬比較多的時節,他有七八條船出去撈豬,他主要負責一個村子的撈豬區域。他說,在竹林村、凈相村、鎮北村,都有像他這樣的船隊去撈豬。
3月16日,竹林村村民陳巧根說,他這幾天參與了村委會組織的集中撈豬行動,第一天他用自己的小鐵船撈了一船死豬,估計有好幾百頭。第二天他改用大船撈豬。第三天上午,他在棲凰埭村附近的一處養豬大戶旁的河道,至少撈出300頭死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