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西安首次推出了社區公祭活動。當年4月2日上午,新城區中山門街辦在操場巷社區設立公祭點,舉行了“一束鮮花祭故人”活動。(本報資料照片)記者 王燕 攝
沒有焚燒紙錢的煙霧,只有鮮花的縷縷清香和對逝者的綿綿思念。今年清明期間,西安市將有100余個社區開展社區文明公祭活動,倡導社區居民文明、安全、環保地緬懷祭奠已故親人。首批23個社區已確定公祭點和公祭時間,市民可根據需要自愿就近前往。
西安市于2011年清明節開始設立社區公祭點的試點工作,首先在新城、碑林、蓮湖三個中心城區的部分街道社區設立了4個公祭點,通過“鮮花換燒紙”、追思會等形式,表達對已故親人的緬懷和敬仰。2012年,又把社區公祭擴大到雁塔、未央、灞橋,共設立了12個公祭點。參與公祭的社會面逐年擴大,人數逐年增多。
“讓清明節洗卻煙塵,才更符合其清雅深沉的節日精神。”西安市民政局副局長田為勇表示,今年清明節倡導平安、文明、節儉,倡導市民群眾通過社區公祭,以文明環保的方式來緬懷親人。今年我市力爭把社區公祭點擴大到所有城區,讓人口相對集中、有條件的社區先行一步,實現祭掃活動不隨處亂燒紙品,并最終達到無煙火污染、無鞭炮噪聲的目標。
記者從市民政局殯葬處獲悉,截至昨日,全市已有23個社區確定公祭點設置和公祭時間。預計今年清明期間全市將有100余個社區開展公祭活動,推行鮮花祭掃、網上祭掃、社區公祭等文明祭掃方式,打造綠色、生態的清明佳節。
未央區海紅社區今年首次計劃搞社區公祭。49歲的社區居民張女士說,母親己過世5年,今年打算參加社區公祭,“年年都跑三兆,今年不跑了,省了掃墓的車馬勞頓,也避免了給咱西安交通添堵,還減少了環境污染。”
陜西省殯葬協會倡議樹立新的祭祀觀念
植樹種草獻花都能寄托哀思
28日,陜西省殯葬協會發出倡議,希望市民在清明節開展文明祭掃生態殯葬活動,倡導“簡祭”、“薄祭”,大力提倡“居家祭祀”、“網上祭祀”、“社區祭祀”和“集體公祭”等祭祀形式。
陜西省殯葬協會倡議樹立新的祭祀觀念,使清明節真正成為“傳遞親情,傳承文化”的載體,在緬懷與追思中增強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培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鼓勵生態安葬,倡導樹葬、花葬、壁葬等生態葬法,引導群眾摒棄硬質墓穴和墓志,以實際行動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以植樹、種草、獻花、詩賦、寫祭文、家庭追思等環保的祭祀方式寄托哀思。
不在主要交通干線及路口、公共場所、社區焚燒紙錢、冥幣,樹立現代科學理念,共同保護綠色生態環境。(記者 程慧)
公交增加區間車 方便市民掃墓
記者昨日(29日)從市(西安)公交總公司獲悉,清明節期間,將增加途經各陵園線路配車,為市民掃墓提供方便。
公交部門將增加途經墓園公交線路運力,其中,406路增加10輛水泥廠至高橋區間車,方便市民前往高橋公墓。232路增加霸陵公墓至萬壽路區間車10輛,方便市民乘車前往霸陵公墓。
同時,增加306、307、K630、801路配車,方便未央區三橋街道辦和平村、臨潼區秦陵街道辦磚房村骨灰堂和三兆公墓的交通。
今年首批二十三個社區公祭點
新城區
胡家廟街辦金泰社區 4月2日9:30
胡家廟街辦長纓社區 4月2日9:30
碑林區
柏樹林街辦三學街社區 4月2日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