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問
至少5道關為何沒攔住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不是強制必檢項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昨日告訴記者,受污染產品出現在中國消費者手中至少經過5道關卡:恒天然出廠自檢、新西蘭海關出口商檢、中國海關進口商檢、中方乳品生產企業在加工前自檢及成品出廠前自檢。為何這么多關卡都沒能查出肉毒桿菌?
王丁棉說,不只是中國,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沒有關于肉毒桿菌的限量標準。“肉毒桿菌不是強制性必檢項目,企業和有關部門偶爾會抽檢。對于進口奶粉,海關也沒有對此項目進行批批檢�;蛟S正因如此,才會使問題乳品順利過關。”王丁棉說,肉毒桿菌毒在乳品出現概率很低,并且肉毒桿菌的國標檢測方法繁瑣,除專項檢測手段,還要進行病毒培養�?紤]到檢測付出的時間和成本,各國都不把它列入必檢項目。“我從業15年,還是第一次聽說在乳品中發現肉毒桿菌。”
在《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并無肉毒桿菌檢測項目。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說,沒有列為單獨檢測項目,并不意味著根本不管,乳制品的相關產品標準,明確規定致病菌都不得檢出。
不過,董金獅認為,沒有必要將肉毒桿菌單獨列為檢測項目,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加大抽檢范圍力度。“如果每發現一種禁用物質被大面積使用,帶來監控難,就將其列為日常的檢測項目,那成本太高了。合格產品是靠企業靠良心生產出來,如果企業不重視,就算把質監局設在企業里,天天檢測也沒有用。”
3問
為何發現5個月后才通報?
恒天然有刻意拖延嫌疑
據悉,恒天然公司這批含有肉毒桿菌的問題產品是于去年5月生產的,而且今年3月,恒天然已經發現了潛在的質量問題。為何直至8月,才對外通報?
王丁棉說,從發現問題到查明問題發生地點、環節和原因,得出檢測結論,這一過程一般2個月就能完成,但恒天然公司卻用了5個月才公布結論,著實令人費解,有刻意拖延的嫌疑。王丁棉說,今年1月底,恒天然公司的產品被檢測出雙氰胺化學殘留物,引發震動。“如果短時間內再次爆出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又是肉毒桿菌這么嚴重的污染事件,很可能這個品牌就此倒下了。”
既然公布質量問題會給企業造成不良影響,為什么恒天然此次還要主動對外披露?
王丁棉說,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外企業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這非常值得中國企業學習,中國企業一出事,往往想到掩蓋掉。”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恒天然不敢不主動通報。“新西蘭相關法規非常嚴厲,如果企業發現質量問題卻不對外公布,會傾家蕩產甚至被取消生產資質。反觀我國,大企業每年都犯錯,賠償都是小部分,沒有受到處分,因為違法成本很低,所以更加有恃無恐。”
新西蘭總理指責恒天然拖延
新西蘭總理約翰·基昨日質疑該國乳業巨頭恒天然為何在發現生產線遭污染數個月后才向公眾披露。
約翰·基表示,他不清楚為什么恒天然沒有立即將產品遭污染的消息公之于世。
約翰·基認為恒天然應該在發現產品有問題的時候就采取行動,而不是等到確定污染物之后才將結果公之于眾。他強調恒天然公司管理層需要給出答案。
約翰·基稱,目前新西蘭政府組建了一個60多人的團隊專門負責處理恒天然肉毒桿菌污染事件,并表示將對恒天然對有關事件的處理手法進行調查。
法新社報道,5日新西蘭股票交易所一開盤,恒天然股價便下跌8.7%,日中時略有回升,下跌5.9%至每股6.7新西蘭元(約合5.2美元)。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