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路過楊寶林在東新街的小店,都會在門口張望一番,“呦,現在還有賣這個的呢?”“哎呀,這個我小時候家里也有一個。”這類話,他幾乎每天都會聽到。楊寶林經營的項目是手工木器,搟面杖、搗蒜罐子、做鏡糕的盒子,應有盡有,而在中秋節前,賣得最好的,要數手工月餅模子了。
女孩從加拿大跑來買模子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了楊寶林的小店,20多歲的女孩小易,正在店里四處張望,手里拿著一個搟面杖和一個月餅模子,這些,都是楊寶林親手制作的。
“我是上海人,現在在加拿大上班,之前在網上看到這家店的情況,特意跑來西安找他,剛才問了一大圈,終于找到了。”小易說,“我在國外喜歡自己做月餅和點心,但是網上賣的那種塑料模具質量特別差,所以我特地過來找木頭的月餅模子,小時候家里人做點心,用的就是這種模子,但是現在越來越難找了。”
楊寶林說,像小易這樣特意從外地跑過來買他的手工木器的人并不在少數,“尤其在中秋節前,來買月餅模子的人特別多,雖然說現在自己做月餅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總還是有人來買模子,最多的時候,我一天可以賣出去十幾個。”他說,“還有一些人是買回去做收藏用的,畢竟現在這種東西越來越少了。他們看著喜歡,就當工藝品和裝飾品買回去。”
“現在西安就我一家了”
楊寶林的小店不到20個平方米,每個月,他要給房東交1500元的房租。小店里堆滿了原料和成品,每個角落,都落著一層薄薄的木屑,一臺車床和幾把刻刀被放在一角,這是他做手工木器的全部工具。
1982年,17歲的楊寶林辦了個體工商從業證,開始在東新街從事手工木器制作,“我老家是河南的,繼承的是父親的手藝,在這里一干就30年了。”他說,“(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像這樣的手工木器店西安有五六家,現在那些老藝人大多都離世了,這樣的店也只剩下我一家了。”楊寶林曾經希望兒子來學自己的手藝,但是他兒子在經營一家自己的賓館,對手藝活興趣并不大。
前些年,為了適應市場,楊寶林也進了一些塑料制的月餅模子,但他發現根本賣不動,“人家就是沖著咱的手藝來的,根本瞧不上那些塑料模具,所以后來我也不賣那個了。”
在小店里,依舊堆著很多用梨木、楊木、楠木做成的月餅模子,上面手工刻上的龍鳳、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等圖案清晰大方,這些手工月餅模子,便宜的賣50元,最大最貴的能賣到2000多元,“可能因為獨一家了,現在的生意其實還不錯,咱也沒別的能耐,把這份手藝傳承下去吧。”楊寶林說。(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