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昨日在深圳發布。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款物捐贈總額約為817億元,比2011年(約845億元)下降3.31%,這是我國年度捐贈總額連續第二年下降。
網絡微捐贈初露鋒芒
根據2012年全國社會捐贈總額結算,我國人均捐款數額為60.4元。從接收捐贈主體來看,社會組織獲得了超過70%的全國捐贈。其中,各類基金會接收捐贈約305.7億元,約占總量的37.4%,雖然捐贈金額和比重都有所下降,但依舊是最大的募款主體。
各接收捐贈主體的增幅有較大差異:增幅較大的為慈善會系統、各級民政部門、宗教場所等。降幅較大的為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基金會、紅十字會系統等。全國各級紅十字會系統接收社會捐贈21.88億元,下降了6.79億元,同比下降23.68%。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網絡微捐贈初露鋒芒。無論是在參與人數上,還是在募捐金額上,多家網絡捐贈平臺的勸募效果皆超過了2011年,成為勸募市場上的新興力量。2012年來自各類企業的捐贈為474.38億元,其中,民營企業捐贈275.06億元,占57.98%。自2007年有統計以來,民企捐贈數額一直都占企業捐贈總量一半以上。
陜西捐贈與受捐都在前列
《報告》披露,從捐贈的地域流向來看,廣東、福建、北京、陜西、江蘇和重慶等地捐出的款物最多。從接收情況來看,北京(包含中央部門及全國性慈善組織)、廣東、福建、四川和陜西等地接收全國捐贈最多。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捐贈總額下降的具體原因有全球經濟形勢持續低迷、重大自然災害的減少、“問責風暴”的持續負面影響和盲目捐贈行為的大量減少等。
該負責人稱,2011年公眾對公益慈善行業的“問責風暴”,在2012年持續發酵,大多數慈善組織均面臨公眾對其透明度、執行力、工作效率的質疑。特別是一些傳統的慈善機構,公信力跌入谷底。因為不信任政府和慈善機構,一些公眾和一些重要捐贈人、捐贈機構,開始減少其捐贈行為。
同時,捐贈人權利意識覺醒,盲目捐贈大量減少,對知情權、參與權、問責權的要求越來越強烈,而慈善機構的信息透明能力和服務效率提升無法完全滿足捐贈人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捐贈積極性。(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