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作為基層干部,本應嚴格執法,以身作則,然而卻在利益面前以身試法:對收了違建工頭好處、打了招呼的違建房,他們刻意回避不查處或者通過改變巡查路線規避巡查;為了不讓手下人說閑話,他們開始給手下人一些好處,甚至默認和允許手下人與違建工頭勾結受賄。
從城管隊員到城管隊長,從村主任、社區書記到副鎮長,從拆遷戶到行賄人……2013年4月起,江蘇省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檢察院根據一封舉報信,揭開了這起發生在拆遷、拆違領域的腐敗窩案的“蓋子”,相繼查辦13人。近日,《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這一拆遷拆違腐敗窩案的詳情。
舉報信牽出腐敗案
2013年4月,一封反映鎮江市京口區象山街道防違辦城管執法隊員與違建工頭勾結、收受賄賂,對轄區內違法建筑采取選擇性執法的舉報信,被相關部門轉交到京口區檢察院。
辦案人員根據舉報線索展開調查。
“我們這些私自搭建的房子沒有手續,要是讓城管知道,他們會來拆掉的。不過,只要你找對人,疏通好關系,意思一下,這房子就能建起來,建起來就沒人管了�!鞭k案人員從當地村民那里了解到,象山街道凌家灣和朱家灣片區不僅違建猖獗,而且當地城管隊員有選擇性執法的嫌疑。
經過初步實地摸底,京口區檢察院認為,舉報信背后涉嫌違法犯罪者絕不止一人。為此,京口區檢察院決定成立專案組徹查此案。經過分析,專案組將目光首先鎖定在有受賄嫌疑的象山街道城管辦副主任丁某和城管執法隊員李某身上。
為了突破案件,專案組并沒有著急“動手”,而是尋找村民口中那個“對的人”。很快,專案組將在象山一帶開展違建業務的包工頭張某納入視線并進行調查。張某如實交代了自己為建違規建筑掙錢而向象山街道城管辦副主任丁某、城管執法人員李某行賄的事實。隨即,張某因涉嫌行賄罪被立案偵查。
2013年4月27日,在京口區檢察院接到舉報信9天后,檢察機關以涉嫌受賄罪對丁某、李某進行立案偵查。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二人很快交代了自己利用城管防違拆違工作之便收受賄賂的違法事實。
城管辦主任失足落馬
丁某被抓后,最惴惴不安的,當屬象山街道村鎮建設和管理所副所長兼城管辦主任孫某。2013年4月底的一天晚上,孫某的父親憂心忡忡地從家里走出來,一向節儉的他這天叫了輛出租車。來到市內某小區門口,孫某的父親徘徊了許久,最終與一個男人交談起來。說著,孫某的父親從懷里掏出一個小黑包交給對方,誰知這個男人不肯收下,轉頭就走。
原來,自丁某被立案偵查后,孫某一直擔心轄區內的拆遷戶錢某通過丁某向她行賄5萬元的事情敗露。于是,她委托自己的父親將5萬元現金退還。孫某天真地以為,只要錢退了,錢某不舉報,她就沒事,但她萬萬沒想到錢某根本不肯收下這筆錢。
同年5月20日下午,京口區檢察院聯合區紀委在象山街道城管辦就丁某、李某涉嫌受賄案進行通報,并希望其他涉案人員主動投案自首。然而,孫某并沒有抓住最后的機會。當檢察機關通知她接受調查時,她瞬間癱坐在地上。
面對檢方的訊問和證據,孫某如實供述了自己利用職務便利,先后收受錢某等人賄賂10萬余元的事實。隨后,行賄人錢某也因行賄被京口區檢察院立案偵查。
至此,象山街道負責防違治違工作的原村鎮建設和管理所副所長兼城管辦主任孫某、城管辦副主任丁某、城管執法人員李某、行賄人張某、錢某以及七一園藝場場長凌某等6人歸案。
村主任受賄“開綠燈”
防違治違領域專案雖告一段落,但象山片區以騙取拆遷款為目的的違建現象不止一二,京口區檢察院認為幕后一定還有隱情。經周密部署,專案組調取了凌家灣345戶、朱家灣222戶拆遷檔案,從中發現大量離婚、住院、工商注冊證明資料,而這些與專案組在當地的實際調查情況不符。
專案組隨即調取京口區檔案館、民政局婚姻登記檔案,查詢多家出院記錄,發現上述兩地塊的被拆遷戶存在虛假分戶、出具假離婚證明、假住院證明的情況,涉及的拆遷戶竟然高達432戶。這些拆遷戶都因為這些虛假證明材料而多獲得了補償。
這些假證明材料是如何通過審核的?拆遷經辦人是否存在收受賄賂、違法辦事的行為?經過分析,專案組從眾多拆遷經辦人入手,發現作為經辦人之一的時任左湖村村委會主任侯某經辦的拆遷戶中,存在大量虛假證明材料。
專案組調查發現,按照規定,侯某所在拆遷小組的重要職責是收集、審核拆遷的有關資料,遇到明顯造假、將違建面積認定為合法面積的,須將材料退回或上報指揮部,其他部門對拆遷小組遞交上來的材料只是以書面形式審查。因此,該拆遷小組實際上是審核拆遷面積、計算拆遷補償款最關鍵的一環。
侯某被立案偵查后,交代了自己在收集資料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利用審核資料的職務便利,給拆遷戶大開方便之門,先后收受十余戶拆遷戶行賄款10萬余元的違法事實。經京口區檢察院審查認定:侯某受賄、濫用職權給國家造成了22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
拆遷戶拉下兩名主任
侯某落網后,京口區檢察院經過研判,決定從拆遷款去向入手,再次展開調查。在查詢陳家門社區一拆遷戶何某領取的拆遷款去向時,專案組發現其中部分拆遷款流向了華某和尹某。
經過核查,專案組發現華某的身份竟然是象山社區黨支部書記,是被臨時抽調負責陳家門社區拆遷項目的工作人員,尹某則是象山街道村鎮建設和環境保護辦公室的主任(副科級),也就是在拆違案件中落馬的孫某和丁某的上級領導。
專案組先找到了何某。面對大量書證和偵查人員的接連追問,何某承認自己為違建房在拆遷中獲得補償,找了他的好友兼同學尹某,讓他跟負責拆遷的華某打招呼,并承諾拿到拆遷補償款后,一定不會虧待二人。華某、尹某隨即到案。
至此,拆遷領域原村鎮建設和管理所副所長兼城管辦主任尹某、左湖村村委會原主任侯某、象山社區黨支部原書記華某、拆遷戶何某以及負責凌家灣地塊拆遷的陳家門社區原黨支部書記、原主任尹某某5人全部落網。
副鎮長濫用職權被查
專案組在象山街道查辦拆遷、拆違人員涉嫌受賄犯罪的同時,沒有放松對拆遷、拆違背后可能存在瀆職犯罪的查處力度。隨著京口區檢察院對象山街道七一園藝場內違建房被拆遷補償的深入調查,時任該鎮分管防違治違工作的副鎮長(原街道副主任)蘇某的瀆職、受賄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2009年7月間,蘇某在一次組織、指揮拆違工作人員對轄區內七一園藝場的違建房進行拆除時,獲悉要拆除的違建房系好友劉某與他人合建,且劉某在七一園藝場內還有其他違建房后,蘇某故意不過問該戶違建的拆除情況,當執法人員“讀懂”蘇某的“心意”后,便只對該違建房進行部分拆除。
2010年春節和端午節,為表示感謝和希望得到蘇某的關照,劉某分兩次送給蘇某價值5000元和2000元的購物卡。2012年,劉某的違建房因當地政府建造安置房被拆遷。由于蘇某的瀆職行為,劉某的違建房竟實際獲得補償款達400萬元。
此外,蘇某于2009年至2012年間,還利用擔任該鎮副鎮長及街道副主任的職務便利,在分管防治違法建設、村鎮建設、城市管理、征地拆遷等過程中,先后多次收受多人的賄賂款和購物卡共計人民幣56000元。
2013年6月4日,已經調任京口區某局擔任副書記的蘇某被京口區檢察院以涉嫌濫用職權罪、受賄罪立案偵查。同時,象山街道城管執法大隊原大隊長吳某也因涉嫌濫用職權被立案偵查。
至此,京口區檢察院在象山鎮(街道)防違拆違、征地拆遷領域共查辦涉嫌受賄、瀆職及行賄犯罪案件13件13人,其中,村鎮干部6人、城管干部(隊員)4人、行賄人3人。據悉,此案涉案金額200余萬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500余萬元。
此案經審理后,鎮江市京口區人民法院以犯受賄罪分別判處丁某、孫某、李某10年6個月、10年、10年3個月有期徒刑;以犯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分別判處該鎮原副鎮長(原街道副主任)蘇某、社區工作人員侯某有期徒刑6年6個月;其余公職人員、行賄人分別被判處11年3個月至3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及緩刑。
■沉思錄
江蘇鎮江拆遷拆違領域腐敗案件,集中反映了腐敗窩案的特點。其實,梳理中紀委今年查辦的多起腐敗案件不難發現,窩案串案已經成為當前腐敗案件的一大突出特點。有反腐專家認為,腐敗窩案常發生在裙帶關系和官商勾結中。在各種權力的層層袒護下,已有的監督機制難以發揮作用。腐敗窩案暴露出某些管理機制的漏洞、用人制度的缺陷和日常監督制度的失靈。
□本報記者馬超 □本報通訊員韓偉馬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