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行一日”看合肥“四度”
新華社合肥11月15日電 題:“環行一日”看合肥“四度”
新華社記者劉菁、吳慧珺
14日清早,從安徽省合肥市政務中心放眼望去,初冬的合肥還留有深秋的敦厚,“2021世界制造業大會”的彩旗在朝陽中與金黃的樹葉交相輝映。再過幾天,世界制造業大會將在這里召開。
制造業是國家創造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14日記者選擇環行合肥一日,在對比代表性科創與制造業基地半年前、一年前的變化中,感受到了躋身GDP“萬億俱樂部”近一年來合肥的“四度”——創新高度、建設速度、投資熱度、服務溫度。
行往西北方向的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14棟已竣工的單體建筑沐浴在晨光中。今年初,記者在這里看到的還是一片鋼筋混凝土工地。
“人造太陽”的重要研究平臺“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工程已初步落成,這一大科學裝置將推動“人造太陽”早日為人類提供安全高效的潔凈能源。
近半年前,“人造太陽”實現了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云濤說,這一成果不久前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和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
世人矚目的“人造太陽”的背后蘊含著合肥對原始創新認識的高度和對基礎研究投入的程度。作為全國第二個獲批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市為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投入超60億元。
往合肥的西邊走,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建設正熱火朝天。蔚來汽車投資約253億元、電池等核心零部件企業投資約250億元建設的這座11平方公里的園區,將形成年產100萬輛新能源汽車、100GWh動力電池產能。項目承建方正是此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的建設者上海寶冶集團有限公司。
蔚來汽車CEO李斌指著已進入施工掃尾階段的生產區說,這里將是蔚來在合肥的第二生產基地,項目于今年4月底開工,8月底主體封頂,11月底將進入設備安裝,明年三季度投產。
“這是合肥速度�!崩畋笳f,截至今年10月,蔚來已累計交付新車145703臺。而截至去年10月,蔚來則累計交付新車63343臺。
離園區不遠處,一座空港國際小鎮拔地而起,生態濕地藍綠交織,教育醫療設施正在興建。未來,電動汽車產業園區1萬多名研發人員及4萬多名技術工人和他們的家人將在這里生活。
7個月汽車園區竣工代表著合肥的建設速度,背后是企業投資、人才會聚的熱度。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全市新簽約項目1040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87個。蔚來汽車不久前進行的大學生招聘中,六成大學生選擇到蔚來4個基地中的合肥入職。目前,合肥市每10人中就有2.6名大學生。
從合肥西北再往南走,是中安創谷科技園,一波又一波年輕人走在路上聊著技術談著項目。合肥市孵化的智能可穿戴終端企業華米科技就坐落在這里,今年第二季度公司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61%,出貨量同比增長29%�!�90后”大學生創客韓東成也在這里將“空中成像”從“科幻”變成了產品,因其可實現無接觸式操控,成為疫情防控中的“網紅”產品。
“這里是年輕人的雙創地標,他們帶著技術走進園區,在這里將技術變成產業走進市場,去年入駐企業產值超過83億元�!卑不罩邪矂摴瓤萍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芳說,園區聚焦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產業致力于打造國際化科創社區。
創新是當前合肥最鮮明的名片。離中安創谷不遠處便是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這里展示著上個月在合肥研制成功的“九章二號”和“祖沖之二號”量子計算原型機,它們使中國成為目前唯一在兩條技術路線上達到“量子優越性”里程碑的國家,時距“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問世不到一年。
創新的高度,離不開科技投入的力度。2020年合肥財政科技投入達163.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14%。
繼續向西南環行至合肥市經開區,走進聯寶(合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記者眨眼的瞬間,一臺筆記本電腦就下線了。
“作為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聯寶目前0.5秒就下線一臺筆記本電腦�!甭搶毧萍脊彩聞湛偙O錢莉說。電子大屏顯示,截至14日下午3時31分,聯寶累計向126個國家和地區出貨1.9777億臺筆記本電腦。企業可提供的各類PC產品的個性化配置達48萬種。
0.5秒一臺筆記本電腦的速度背后,折射出合肥制造業發展質量。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市以“芯屏汽合”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9.4%。
夕陽西下,記者再向合肥東北方向行進到合肥新站高新區。這里集中著合肥從最大到最小的各類顯示產品。無論是京東方還是維信諾,各有“絕活”。京東方110英寸大屏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液晶顯示屏,而京東方的業務范圍也已從單一生產液晶顯示器件升級為提供工業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去年此時才投產的維信諾,已實現折疊屏等產品全球首發、全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批量出貨。
2020年我國新型顯示產業直接營收達到4460億元,全球占比達到40.3%,而合肥市新型顯示產業規模則位居國內第一方陣。
大尺寸、可折疊的顯示屏背后,有著政府服務的溫度。合肥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明回憶,去年復工復產期間,企業一批關鍵設備和外籍技術人員入境遇到困難,合肥市幾經協調,最終以6架包機將設備和技術專家送至合肥。
夜幕降臨,結束一日環行,燈光照亮了路邊標牌的幾個大字“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