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綠水青山造福人民——塞罕壩精神述評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10月20日,由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師生編創的大型歌舞劇《情系塞罕壩》在石家莊進行兩場匯報演出。該歌舞劇通過舞蹈、情景表演、歌曲等綜合性舞臺藝術形式,謳歌了塞罕壩建設者“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生動再現了三代塞罕壩林場人的奮斗風采�,F場座無虛席,掌聲雷動,氣氛熱烈。該校黨委書記蘇國安說,組織師生排演《情系塞罕壩》,就是要使塞罕壩精神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構建“大思政課”育人格局,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塞罕壩精神影響更多的人。

        近60載寒來暑往,三代塞罕壩人將這片曾經林木稀疏、風沙肆虐的荒僻高嶺,變為115萬畝人工林海。這里的4.8億棵樹木,排起來可以繞地球12圈。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凈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是守衛京津的重要生態屏障。

        2017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2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首先考察了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強調:“要傳承好塞罕壩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實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塞罕壩精神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提供著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1.接續奉獻 使命至上

        走進塞罕壩展覽館,一張建場初期的示意圖直觀描繪了當時惡化的生態:沙地距離北京直線距離只有180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而北京平均海拔僅40多米。有人比喻:相當于站在屋頂向院里揚沙子。作為曾經水草豐沛、森林茂密的天然名苑,經過清末的開圍放墾、砍伐不斷,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塞罕壩的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昔日的“美麗高嶺”變成了林木稀疏、人跡罕至的茫�;脑�。

        “改變當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為減少京津地帶風沙危害創造條件�!�1962年,原國家林業部決定組建塞罕壩機械林場,原國家計委在批準建場方案時,發出了這27字號召。牢記“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神圣使命,來自全國18個省區市的127名大中專畢業生奔赴塞罕壩,與當地林場的242名干部職工一起,組成了369人的創業隊伍,開始了戰天斗地的拓荒之路。

        這支隊伍里,有剛剛二十歲出頭的趙振宇。當時的他剛剛從承德農業�?茖W校畢業,就毅然踏上了前往塞罕壩的大卡車。雖然是承德本地人,但塞罕壩對于趙振宇來說仍然是一個陌生的世界,“從承德市到圍場縣城,全是土路,我們擠在一輛敞篷汽車上,整整走了一天。從圍場縣城再到壩上,全是爬坡,又要顛簸一天。茫茫沙地沒有一棵樹,全是一片片的衰草和一叢叢的柳墩子……”

        這支隊伍里,有剛剛40歲的承德地區農業局局長王尚海。當組織上動員他去林場任職時,這位抗戰時期的游擊隊長,后來曾擔任圍場第一任縣委書記的漢子二話沒說,放棄了城里舒適的生活條件,帶著老婆孩子上了壩。搬家那天,王尚海只從家里帶來了一個書柜、兩個箱子、幾件炊具,全家人在臨時騰出的一間職工宿舍里安了家。

        這支隊伍里,有35歲的承德地區林業局局長劉文仕,他被選拔擔任第一任場長。出發前,劉文仕問母親戴廣英:“我想把家搬到壩上,那里很苦,您能去嗎?”母親則回答說:“我是黨員,不怕吃苦�!�

        兩年后,這支隊伍里加入了還在讀高三的陳彥嫻。1964年夏天,聽聞林場剛成立不久,造林需要人手,懷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在承德二中讀書的陳彥嫻和同宿舍的五個姐妹給劉文仕寫了一封“求職信”。收到回信后,在高考的前幾天,六位姑娘背起鋪蓋卷,坐上了大卡車奔赴林場。

        響應黨的號召,聽從黨的召喚,完成黨的任務,對于塞罕壩的建設者們來說,“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就是他們的崇高理想,種樹就是他們堅如磐石的使命。

        這樣的使命被一代代塞罕壩人不斷傳承著。20年后的1984年,19歲的劉�,搹暮颖绷謽I�?茖W校畢業,舍棄了老家秦皇島的工作機會,來到塞罕壩做了一名基層林場技術員,成了第二代塞罕壩人。2005年,“80后”的河北定州小伙兒于士濤從河北農業大學畢業,義無反顧地選擇到塞罕壩工作。如今,年輕的“80后”“90后”林場職工逐步成長起來,在前輩引領鼓勵下,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已成為林場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河北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康振海認為,一代又一代塞罕壩人以改善生態、造福京津為己任,在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下視使命高于生命,對責任勇于擔當,無論條件多么惡劣,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始終牢記“為首都阻沙源、為京津涵水源”的使命,始終為了履行這個使命奮發努力。正是他們忠于使命、無私奉獻,用心血、汗水乃至生命創造出了世界面積最大的人工林,換來了茫茫高原無言矗立的“千棵松”“萬棵樹”。

        生態環境是關系中國共產黨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確立為基本國策,把可持續發展確立為國家戰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2.艱苦創業 無私無畏

        “一年一場風,年始到年終”,塞罕壩無疑是艱苦的。建場初期,當地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年均積雪時間超過半年。沙化嚴重,缺食少房,偏遠閉塞,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趙振宇回憶說:“當時到處是沙地和光山禿嶺,風卷著沙粒雪粒遮天蓋日,打到臉上像刀割一樣疼�!�

        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白手起家的第一批建設者住馬棚、搭窩棚、挖地窨。一個窩鋪住進20人,沒有門板,就用草苫子代替,夜里睡覺都戴著皮帽子。早上起來,屋內到處是冰霜,褥子凍結在炕上。吃著全麩黑莜面,就著咸菜,喝著雪水,鹽水泡黃豆就算是美味了。

        一到冬天,外面刮風下雪,屋里常常出現一層冰,燒著火爐子也絲毫沒有暖和的感覺。很多人就蜷縮在一塊兒,戴上皮帽子,把自己裹得盡量嚴實一些。有時積雪足有三尺厚,推不開門,大伙兒只能從后窗跳出去。

        作為一名施工員,當時的趙振宇每天都要在山上巡查,走幾十公里的路。有時晚上回來,棉衣凍成了冰甲,棉鞋凍成了冰鞋,走起路來嘩嘩響。

        “晚上是最難熬的,被窩成了‘冰窩’,怎么睡?有人就把磚頭和石頭扔到火堆里,燒一陣子,再搬進被窩�!壁w振宇回憶說。

        生活條件艱苦之外,如何種樹更是需要塞罕壩人自己不斷摸索實踐。創業艱辛,第一年造林千畝,成活率不到5%;第二年再造1240畝,成活率不到8%。兩次造林失敗,一度讓這支年輕的隊伍情緒低沉。

        懷揣著“不綠塞罕終不還”的決心,大家頂風冒雪、夜以繼日,反復試驗改進機械,一塊地一塊地調查,一棵苗一棵苗分析。1964年春,全場黨員干部職工齊聚馬蹄坑揮汗如雨,餓了就著雪水啃冰冷窩頭,大干三天,造林516畝,成活率達到96.6%,開創了國內機械種植針葉林的先河。

        從零開始,自己育苗。經過艱苦探索,他們改進了傳統的遮陰育苗法,在高原地區首次取得了全光育苗的成功,并摸索出培育“大胡子、矮胖子(根系發達、苗木敦實)”優質壯苗的技術要領,大大增加了育苗數量和產成苗數量,終于解決了大規模造林的苗木供應問題。在植苗方面,塞罕壩人通過不斷研究實踐,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改進了蘇聯造林機械和植苗鍬,創新了植苗方法。

        馬蹄坑一役,創造了高寒地區栽植落葉松的成功先例,也開創了國內使用機械成功栽植針葉樹的先河。正是從那時起,塞罕壩開啟了大面積造林的時代。最多時每天造林超過2000畝。

        從1962年到1982年,塞罕壩人在沙地荒原上造林96萬畝,其中機械造林10.5萬畝,人工造林85.5萬畝,保存率達七成,創下當時全國同類地區保存率之最。近年來,塞罕壩人在山高坡陡、土壤貧瘠的石質荒山和禿丘沙地上攻堅造林10.1萬畝,百萬畝林海間那一塊塊曾經如芥癬般的荒山禿嶺,正生長起一片青春的綠海。

        “在半個多世紀篳路藍縷的創業歷程中,塞罕壩的幾代建設者們伏冰臥雪、艱苦創業,在極端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缺衣少食的艱苦生存環境中,堅持‘先治坡、后治窩,先生產,后生活’的生態建設理念,靠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永不言敗的韌性,探索出‘綠進沙退’的中國密碼,成為中國荒漠化防治的成功范例�!焙邶埥≈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季宇說。

        創新前行,奮斗不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截至2020年年底,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約48.4%,超額完成下降40%~45%的目標�!笆濉币巹澗V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萬里長江奔流不息生機盎然,“十年禁漁”讓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從北上廣深到城鎮村寨,藍天、碧水、綠地刷屏“朋友圈”,持續改善的生態環境令人心曠神怡……

        3.綠色發展 賡續前行

        草木之成,國之富也。塞罕壩的百萬畝林海,正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從1962年至2020年年底,塞罕壩森林面積由24萬畝增加到115萬畝,森林覆蓋率從18%提高到82%。林木總蓄積量由33萬立方米增加到1036萬立方米。

        據中國林科院相關評估,塞罕壩的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著超過一百多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與建場初期相比,塞罕壩及周邊區域小氣候得到有效改善,無霜期由52天增加至64天,年均大風日數由83天減少到53天,年均降水量由不足410毫米增加到460毫米。這是大自然回饋給塞罕壩的巨大財富。

        在植樹造林的巨大成就之下,如何實現林場的良性經營,塞罕壩人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耙郧�,塞罕壩人只有樸素簡單的生態意識,認為種好樹、管好樹,為國家提供更多木材,就完成任務了�!比眽螜C械林場場長陳智卿說,1996年,林場大部分林分進入經濟成熟期或主伐期,木材生產成為林場支柱產業,到2000年,一度占總收入的90%以上�!敖陙�,塞罕壩人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改革和發展,實現了造林保護與生態利用的有機結合�!�

        逐步摒棄了銷售木材的傳統經營方式,塞罕壩人近年來把最擅長的育苗投入產業經營。與此同時,在林場的引領帶動下,周邊百姓通過發展農家游、手工藝品、土特產品加工等產業,每年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累計帶動1200余貧困戶1萬多人口脫貧致富。景區內120余家旅游服務經營場所,每年為周邊百姓提供1萬余個就業崗位。

        “六十一甲子,樹木更樹人,塞罕壩人走的是一條保護環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愛綠植綠護綠、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道路”,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教授湯榮光認為,塞罕壩人創造了荒原披綠裝、沙地變林海的奇跡,寫就了綠色發展的生態詩篇,匯入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中,實現了人的自然主義與自然的人道主義的高度融合。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到“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從實施“史上最嚴”新環保法到長江流域重點水域10年禁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一系列理念和政策指引下,中國已形成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相互促進的良好局面。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中國的綠色發展之路正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防止污染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說,為更好地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生動范例的示范引領作用,林場已踏上“二次創業”新征程,力爭經過10年的建設發展,實現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機制全面創新、綠色產業健康發展、生態成果區域共享,生態保護、綠色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的目標。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塞罕壩精神將更加激勵廣大干部群眾腳踏實地、迎難而上,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生態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推動中華民族實現永續發展。

      • 相關閱讀
      • 東西問丨王帆:如何理性看待中美領導人視頻會晤?

          (東西問)王帆:如何理性看待中美領導人視頻會晤?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題:如何理性看待中美領導人視頻會晤?  作者 王帆 外交學院副院長、教授  中美兩國領導人16日舉行的視頻會晤,是美國總統拜登執政...

        時間:11-17
      • 2021麗水攝影節啟幕 887個線下展定格“光影與山水的邂逅”

          中新網麗水11月17日電(邵燕飛 李典 葛銘銳)“麗水攝影節是充滿國際視野的盛會,是連接藝術、科技、設計的完美紐帶�!�17日,國際攝影基金會執行主席魯杰羅·迪·貝內代托以視頻形式向在浙江省麗水市舉辦的第四屆...

        時間:11-17
      • 美國將不派政府官員參加北京冬奧會?中國外交部回應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邢翀)針對美國媒體報道稱拜登政府將不派遣政府官員參加北京冬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不對猜測性的報道作出評論。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世界...

        時間:11-17
      • 重慶中風險地區清零 全域均為低風險地區

          (抗擊新冠疫情)重慶中風險地區清零 全域均為低風險地區  中新網重慶11月17日電 (梁欽卿)記者17日在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重慶市三個中風險地區全部調整為低風險地區�! ≈貞c市衛生健...

        時間:11-17
      • 中方:國際刑警組織不應受到政治等因素干擾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邢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表示,國際刑警組織是打擊跨國犯罪的專業組織,不應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干擾。中方推薦合適人選競選國際刑警組織執委,是為國際警...

        時間:11-17
      • 韓正與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韓正17日在北京與俄羅斯副總理、委員會俄方主席諾瓦克通過視頻方式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 №n...

        時間:11-17
      • 全球華人科學家“云端聯動” 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行

          中新網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張素)為期6天的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正在舉行,包括2021未來科學藝術展、獲獎者學術報告會、科學峰會、獲獎者對話青少年等內容,全球華人科學家可在此實現“云端聯動”�! ∥�...

        時間:11-17
      • 生態環境部公布7個排污許可違法違規典型案例

          中新網11月17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17日消息,生態環境部公布了7個排污許可違法違規典型案例,這些案例中,有無證排污、超許可排放濃度排放污染物、不按證排污、未按照排污許可證要求開展自行監測、未提交執行報...

        時間:11-17
      • 王勇出席中俄“長江-伏爾加河”地方合作理事會雙方主席視頻會晤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溫馨)國務委員王勇同俄羅斯總統駐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全權代表卡馬羅夫17日舉行中國長江中上游地區和俄羅斯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地方合作理事會雙方主席視頻會晤�! ⊥跤卤硎�,在習近平...

        時間:11-17
      • 拜登簽署萬億美元基建法案 中方:樂見美國取得更大發展進步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邢翀)美國總統拜登日前簽署了“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就此應詢時表示,樂見美國取得更大發展進步。中國的目標從來不是超越或者取代美...

        時間:11-1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