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6月26日訊 記者劉欣 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航海保障體系,實現了沿海港口航道“一圖覆蓋”,沿海水上安全通信“一網貫通”。
據介紹,航海保障事業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了長足進展。沿海航標從2013年的1.22萬座增長至2023年的2.06萬座,增長了68.8%,并且實現了航標遙測遙控全部北斗化。海圖服務從以紙質海圖為主,發展為電子海圖全覆蓋并提供在線發布、實時更新服務,2023年發行中國沿海電子海圖達492萬幅。
我國還建設了由23座北斗差分臺、75座北斗連續運行基準站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建設水上安全通信網,作為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的組成部分,提供海上遇險安全通信服務;積極推進4G/5G建設和衛星通信應用,持續提升衛星寬帶數據通信能力。
同時,航海保障是一項國際性很強的工作。我國作為國際航標協會、國際海道測量組織的理事國,國際搜救衛星組織的成員國,積極履行國際義務,按照國際標準,為航行于我國管轄水域的各國船舶提供導航服務;推動北斗衛星加入了國際搜救衛星組織搜救系統,這是繼美國、俄羅斯以及歐盟之后的第4個中軌道衛星搜救系統,增強了全球遇險搜救的服務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11日是第20個中國航海日,活動主題是“智慧航海 暢行未來”。隨著科技快速發展,航海保障事業也朝著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加快轉型升級,交通運輸部將大力開展航海保障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打造“數字化發展底座”;強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設,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務,加大力度推動航海保障事業適應航運事業的發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網絡的情況下積極服務,為國際航運作出貢獻,引領全球航運業發展,不斷提升航海保障的綜合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