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把視線轉向浩瀚的太空,來關注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的最新動態。今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乘組三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開啟“太空之旅”,目前,他們的“太空出差”已將近三個月,近期他們都在忙啥?一起來關注。
在空間科學實(試)驗方面,除完成無容器柜、流體物理柜實驗樣品更換等多項工作外,乘組對燃燒科學實驗柜中實驗插件的過濾窗進行了更換,后續將開展沸騰換熱與強化機理研究。
乘組還開展了“空間站任務航天員在軌情緒識別與評價研究”,地面科研人員將根據結果對航天員的情緒狀態進行評估,從而探索我國空間站載人飛行任務期間,航天員情緒狀態的變化規律,探究中長期飛行對其產生的影響。
此外,上周神十八乘組還與地面科研人員“天地聯動”,完成了一次全系統壓力應急演練。此項演練主要是模擬在空間站遭遇空間碎片撞擊,面臨內部失壓情況時,三名航天員進行緊急處置的全流程。演練過程中,天地協同順利完成模擬突發情況的處置。
后續,神舟十八號乘組還將迎來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并計劃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著陸場。
【感知中國活力·保障力】糧食收儲中的科技范兒
不管是太空還是地面,到處都是奮斗的身影。隨著今年夏糧再獲豐收,全國各地糧食倉儲、流通、貿易、加工等糧食產后環節迎來了作業高峰期。接下來我們通過衛星視角,看一看糧食貿易流通港口和碼頭的繁忙景象。
不止港口和碼頭一派繁忙景象,多地糧食倉儲也迎來作業高峰期。我國今年夏糧產量達到2996億斤,創下歷史新高。全國“綠色儲糧”倉容目前已經超過兩億噸。綠色儲糧,最重要的就是用科技賦能倉儲升級,加快建設綠色糧庫。在江蘇無錫的國家糧食儲備庫,8000噸糧食通過數字化的手段被安全有效地進行儲存。
無錫的常住人口是550萬上下,根據每人每天的基本口糧需求,這8000噸的存儲量可以保障無錫常住人口兩周的基本口糧供應。
但這些口糧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投放市場,要保證倉儲糧食的“鎖鮮”和“保鮮”,精準控溫是關鍵。
此外,一種數字化“庫區漫游”技術讓糧倉實現巡查“無壓力”。在江蘇張家港的沙洲中心,記者看到糧庫庫區漫游、在線巡庫、糧情云圖和蟲害預警等幾個板塊,組成了糧食數智融合服務平臺的核心功能。通過遍布糧庫的高清智能攝像頭和傳感器,精準服務于每一個糧倉和每一粒糧食。比如說糧溫的變化,從眼前這個綠黃紅“三原色”對比圖就可以看出來。
中糧科工倉儲物流事業部數智中心負責人張剛介紹:“比如說像綠色的,就是正常的,如果有高溫點,它就變成黃色或者紅色,如果有霉變的這種點,它這個顏色會更深。像一個警報一樣,這時候就需要做緊急處理,做局部的緊急降溫�!�
【感知中國活力·向新力】科技賦能新質生產力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開創未來。多地多領域正不斷以新質生產力開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
山東濰坊這家生態農業科技公司的80多個蔬菜大棚里,剛剛采摘下來的水果蔬菜正被發往廈門、上海等地。這些水果身上都貼著專屬的二維碼,用手機一掃,果蔬的生長信息一清二楚。大棚里布設的土壤、溫度、濕度、光照等傳感器,每天會將數據實時傳輸到數字化管理平臺,利用數字孿生、AI智能分析等技術建立生長模型,自動感知種植風險,為企業和農戶提供建議處置方案。目前,像這樣的蔬菜大棚當地已經有13.6萬個,占全市設施大棚總數的80%以上。
而在深圳,位于龍華區的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兩年每年業務增長超過40%。借助郵儲銀行“騰飛貸”的幫扶,企業不僅擴大了生產規模,也解決了中長期發展的資金難題。
“騰飛貸”針對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融資不充分、“不解渴”的痛點,實現更高金額、更長期限的授信,支持企業度過從試產到擴產、從“加速”到“起飛”的成長關鍵期。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已有14家銀行開展該業務,簽約貸款金額累計8.1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貨幣信貸管理處副調研員張進表示,“騰飛貸”是以“小切口”去解決深圳科技型企業融資實際問題的一個創新探索,充分滿足企業信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