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這里的泥土會“說話”

        人民網三門峽8月18日電(記者尚明楨、王佩)身披絲綢、手戴玉環、腳踩“混凝土”地坪、再喝上一杯糧食釀造的美酒……仰韶先民在河谷階地營建聚落,住在泥草混合搭建的房子里,事農桑、養家禽、狩漁獵、摶土制陶、磨石做工……隨著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重要成果發布,5000多年前仰韶村先民的生活圖景正依托豐富的考古實證材料被不斷還原。

        仰韶村坐落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一塊黃土臺地上,在百年間已經完成了四次發掘。1921年10月,仰韶村遺址的第一次正式考古發掘,標志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也證實了中國史前時期存在著非常發達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重要發現被命名為“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是中原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也是中華文明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時期。

        步入仰韶文化博物館,徜徉在“冥想空間”,仿佛瞬間穿越古今時空之門,進入仰韶先民的世界。

        “這件就是仰韶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小口尖底瓶,也是仰韶村遺址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敝v解員向游客介紹。館內展出了仰韶文化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最具代表性的彩陶花紋和造型,花瓣紋、魚紋、太陽紋、幾何紋,彩陶盆、彩陶雙連壺、花瓣紋彩陶盆……

        在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接續努力下,飽經滄桑的仰韶村遺址逐漸“醒來”,一件件文物、一個個發現,讓它們在特定的時空碰撞出新的火花,訴說著屬于遠古的聲音。

        2020年8月,仰韶村遺址啟動第四次考古發掘,全面豐富了對仰韶村遺址的了解和認識。仰韶村遺址第四次考古發掘工作隊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結合數字信息化、多學科和多技術,又一次刷新了我們對老祖宗的智慧認知。

        “第四次發掘出土文化遺物較為豐富,有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等,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仰韶時期玉鉞殘片及陶塑�!痹诳脊虐l掘留下的探方旁,仰韶村遺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著第四次發掘的重要成果。

        仰韶村遺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遺址最新考古發掘中,他們首次發現了草拌泥紅燒土墻壁、疑似水泥混凝土的房屋建筑材料。這種類似‘水泥’的建筑材料,完全區別于那個時期常見的紅燒土草拌泥,紅燒土是紅色的,而它是灰黑色的,質地非常堅硬,刷新了對仰韶村遺址仰韶文化時期房屋建筑類別、形制、建筑技術等方面的認識,為研究仰韶文化時期房屋建筑技術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

        “目前相關的考古發掘工作、研究、監測正在進行中,‘水泥’的具體材質、成分及強度等也在檢測中�!钡錾卮暹z址相關負責人透露,經初步檢測,疑似水泥的建筑材料,其強度相當于現在的90號水泥。

        據介紹,在仰韶遺址的第四次考古發掘中,還在該地區首次發現了草拌泥紅燒土和“涂朱”房屋建筑材料�!啊恐臁瘔Ρ诘孛娴确课萁ㄖ牧系陌l現,說明仰韶村遺址極有可能存在高等級高規格的大型房屋建筑�!毖錾卮暹z址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墓葬人骨土樣中,檢測出絲蛋白微痕跡,說明墓葬中可能存在過絲綢實物。在遺址中期、晚期的小口尖底瓶樣品中,檢測出谷物發酵酒的殘留。

        對中國考古而言,仰韶是一個重要的坐標�?脊艑W家用大量的事實證明,仰韶文化是我國黃河流域有強大生命力的遠古文化,上下數千年,綿延數千里,對進一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探究史前社會的復雜化和文明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 相關閱讀
      • 水利部聯合最高檢追繳黃河流域水資源費(稅)近1億元

          中新網8月19日電 19日,最高檢、水利部聯合舉行“深化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 依法保障國家水安全”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朱程清介紹,2023年6月,水利部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等部門聯合...

        時間:08-19
      • 《二十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出版發行

          新華社北京8月18日電經中共中央批準,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二十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已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國發行�!  抖笠詠碇匾墨I選編》上冊,收入自2022年10月黨的二...

        時間:08-19
      • “蛟龍號”順利完成300潛!聯播一瞬帶你看“蛟龍探�!�

        今天(18日),“蛟龍號”順利完成300潛! “蛟龍號”是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首臺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 聯播一瞬帶你看“蛟龍探�!�!監制丨彭娜編導丨王魯彬 張雨妍剪輯丨張斌 汪亮策劃丨楊藝記者丨陳博...

        時間:08-19
      • 傳統村落人文影像志|大蘆村:耕讀傳家四百年

        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8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大蘆村以“古建筑、古楹聯、古樹”三古著稱。大蘆村有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古建筑群面積達25萬平方米。古宅融合自然,依山傍水而建,形...

        時間:08-19
      • 前七個月我國鄉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

        今年以來,我國鄉村消費和鄉村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動力。今年1到7月份,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6476億元,增長4.5%。隨著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綠色環保意識增強,以綠色智能家電為代表的升級類...

        時間:08-19
      • 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這里的泥土會“說話”

        人民網三門峽8月18日電(記者尚明楨、王佩)身披絲綢、手戴玉環、腳踩“混凝土”地坪、再喝上一杯糧食釀造的美酒……仰韶先民在河谷階地營建聚落,住在泥草混合搭建的房子里,事農桑、養家禽、狩漁獵、摶土制陶、磨石...

        時間:08-19
      • 文化中國行|以銅為紙 行銀成畫

        在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傳承著一項古老而獨特的手工藝——烏銅走銀。這項工藝以烏銅為胎,在胎體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后,將熔化的白銀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后打磨,經過氧化,呈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古香古色,典...

        時間:08-19
      • 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打造人才新高地 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強化人才激勵機制,堅持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松綁。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天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

        時間:08-19
      • 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字“骨”以來 物以載文

        “一片甲骨驚天下,千年漢字貫古今�!焙幽习碴柺鞘澜缥幕z產殷墟所在地、世界記憶遺產甲骨文出土地,被譽為“文字之都”。何以中國,行走河南。探訪中國文字博物館,在器物上找尋文字的秘密,探索文字起源,感知漢...

        時間:08-19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