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 王永志——時刻聽從國家召喚 敢于赴湯蹈火

        央視網消息:在新中國75周年華誕即將到來之際,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被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以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肮埠蛧鴦渍隆鲍@得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說過,他一生干了三件值得欣慰的事:研制導彈、送衛星上天、送中國人進入太空并籌建中國空間站。對很多人來說,這三件事中的每一件都是難于登天,而王永志卻一路披荊斬棘,開創出中國人為之自豪的壯麗事業。2024年6月,這位書寫傳奇的92歲老人永遠離開了我們,而他摯愛的事業卻依然在浩瀚蒼穹熠熠生輝。

        這是王老90歲生日那天,收到的一份特別的禮物。那一天,他還收到了來自太空的“宇宙級”祝福。

        1992年,中國載人飛船工程立項,王永志被任命為總設計師。別人60歲退休,王永志60歲卻毅然決然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壓力再大也要干,這是王永志一生對事業的追求。

        當時,中國飛船計劃進入太空時,國外載人航天已經開始了40年。想要迎頭趕超,王永志直接瞄準了當時世界頂尖飛船。

        載人航天工程的重中之重,是保障航天員的人身安全。作為工程的總設計師,王永志不僅要對工程的重大決策負責,也要對各個系統負責。為此,他提出嚴格執行從源頭查找問題的“歸零”制度,明確不帶任何隱患上天是“歸零”的核心。

        2003年10月15日,隨著王永志和全體航天人的齊心協力、集智攻關,中國人的腳步終于第一次邁進太空。

      整整3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立項到今天,有22名中國航天員造訪浩瀚宇宙。

      王永志的一生,是時時刻刻聽從國家召喚、敢于赴湯蹈火的一生。

        1932年,他出生于遼寧昌圖一個貧寒的農家。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眼看著美國飛機頻繁騷擾遼東,原本想做農學家的他意識到,有國無防是不行的。因此,立志報考并在1952年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飛機設計專業。在被派往莫斯科學習期間,因為國家需要,他又毅然決然改學了火箭導彈設計。

        1961年,王永志回國投身艱苦的導彈研發。1964年,他參加了我國第一枚中近程導彈發射試驗。試驗臨近時,由于天熱導致推進劑膨脹,人們發現導彈射程達不到預期落點,任務被迫停滯。就在大家無計可施之際,年輕的王永志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泄出600公斤燃料。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說,他想把多余的推進劑燃料泄出來,反而使它能增加射程,但是大家都不接受他的意見。

        說服不了別人怎么辦?王永志直接找到了發射現場最高技術決策人——錢學森,向他詳細解釋了推進劑配比的問題,為什么必須去掉推進劑中多余的燃料才能輕裝前行。錢老仔細聽后當即拍板,“這個年輕人的意見對,就按他說的辦!”最終,這個方案讓導彈試驗取得成功。

        后來,在討論第二代戰略導彈總設計師該由誰來擔任時,錢學森毫不猶豫地推薦了王永志。

        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王永志在導彈火箭研制領域一干就是30年,他參與或主持了6個導彈型號、4個火箭型號的研制。

        1986年,王永志又迎來一個新的挑戰。當時,西方國家發生的一系列航天事故,造成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出現危機。但王永志從中看到了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的契機,決定研發捆綁式火箭�;�3張草圖,中國航天贏得了首個國際合同。然而,合同條件十分嚴苛,要求必須在18個月內完成一次成功的飛行試驗,否則將面臨高達100萬美元的罰款。

        王永志秘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研究員王朋介紹,國內的一些專家一聽這個事不靠譜,時間就只剩下一點了,就覺得辦不成。有專家就對著王永志說,你錢也花了,但你沒搞成,那國家的聲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降你三級,你還干不干?王永志說:干。

        就是在外國專家看來,研制這樣一個新火箭至少需要4—5年,甚至10年。王永志頂住壓力,立下軍令狀,成功創造了18個月研制一枚新型大火箭的奇跡。

        長二捆的首飛成功,不僅讓中國的火箭首次打入了國際市場,也為后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王永志院士的書房里,我們看到了他積攢了60多年的科研筆記。一本本發黃的筆記本上,誕生出中國人引以為傲的東風系列導彈、長征系列火箭、中國人進駐太空等舉世矚目的成就。從藍圖繪夢到拼搏圓夢,王永志始終將國家的需要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王老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使命因艱巨而光榮,人生因奮斗而精彩”,這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王永志說,國家的需要就是他們的理想、志愿。宇宙是無限的,探索也是無盡期的。你回頭再看,可能我們已經干過的事情,那算不了什么了,更壯麗的事業還在前頭。

      • 相關閱讀
      • 在閩臺灣社區營造師與兩岸同胞共迎中秋

          中新社福州9月14日電 (鄭江洛 白志斌)博餅、體驗非遺漆扇、共做團圓月餅……14日,以“海峽兩岸共中秋,情牽兩岸享月明”為主題的迎中秋活動在福州倉山區蓋山鎮浦江社區舉行�!  爸星锕澥且粋€月圓人團圓的節日...

        時間:09-14
      • 菲律賓學者:菲外交政策應遵循東盟方式而非美國方式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謝雁冰 郭超凱)菲律賓新紀元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小卡洛斯·塔本達13日在北京表示,菲律賓外交政策應該遵循東盟方式,而不是美國方式�! ‘斕�,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舉行平行分組會議。在...

        時間:09-14
      • 老撾副總理占沙蒙:反對任何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圖謀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 (郭超凱 謝雁冰)老撾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占沙蒙14日在北京香山論壇上表示,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老撾政府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任何把臺灣從中國分割出去的圖謀�! ≌忌趁烧f,近年來...

        時間:09-14
      • 甘孜鄉城:“高原珍珠”的變與不變

          中新網四川甘孜9月14日電 題:甘孜鄉城:“高原珍珠”的變與不變  作者 黃欣欣  站在甘孜藏族自治州鄉城縣仲德村的山坡向遠處眺望,只見青山翠谷間散落著一幢幢白色房子,這是當地藏民的生活居所,因外墻雪白...

        時間:09-14
      • 致敬!山東4人分別獲得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李振聲——與小麥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院士  李振聲,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李振聲于1931年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區南謝村。畢業于山東農學院的李振聲,與...

        時間:09-14
      • 功勛丨王永志:為國鑄箭 圓夢飛天

          央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記者趙初楠 朱歆怡)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功勛》,本期走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時間:09-14
      • 中秋國慶將至,多地紀委監委通報

          中新網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袁秀月)隨著中秋、國慶臨近,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開通報八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此外,北京、廣東、湖北、安徽等多地紀委監委也進行公開通報,要求緊盯違規吃喝、違規...

        時間:09-14
      •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西藏千年鹽田 “曬”出古村新生機

        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位于瀾滄江畔,當地從唐代開始制鹽,距今已延續1300余年。千年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新華社記者王洪流 攝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面夯...

        時間:09-14
      •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雪域高原煥新貌:海拔最高市的鄉村振興“密碼”

        8月9日的那場頒獎晚會,至今仍令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扎拉鄉的布嘎難以忘懷。晚會上,農牧民成了主角。在第三屆“鄉村振興 那曲奮進”活動生產技能類藏式縫紉市級比賽中榮獲第一名的布嘎,收獲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時間:09-14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