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追夢七十五載 中國人飯碗裝滿豐盛的中國味道

        央視網消息: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始終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蹲穳羝呤遢d》從見證國家糧食匱乏時期的一枚枚方寸糧票出發,探尋中國人如何創造糧食生產的發展奇跡,實現從吃不飽到吃得飽,再到吃得好的歷史跨越。

        國慶佳節,浙江湖州南潯古鎮的糧票博物館,迎來很多興致勃勃的參觀游客。吸引他們的正是這上千張已經退出市場流通30多年的各式糧票。

        對于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很難想象糧食短缺時代的中國,糧票是如何左右著一個人的生活,成為比錢還重要的東西。

        小糧票見證大變革。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各地庫存糧食變得充足,吃不飽飯的問題解決了,運行近40年的憑票買糧時代結束了,糧票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記憶。新中國成立75年來,我國用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了飯碗。

        金秋十月,東北邊陲的北大荒友誼農場迎來又一個收獲季。大豆、玉米、水稻全都進入成熟期,豐收在望。

        1950年,風華正茂的劉瑛響應國家號召,從北京來到北大荒,成為我國第一代女收割機手。她和許許多多的墾荒者一樣,為的是一個信念,要為國家多產糧食!

        時代變遷,劉瑛那一代人駕駛的農機已經成為停放在博覽園中的墾荒記憶。而今天的北大荒則成為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縮影。北斗導航指引著最先進的無人駕駛收割機,可以實現全程無人化作業。前人從荒原中開墾出來的黑土地,也建成了沃野千里的高標準農田。如今,我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人均糧食占有量493公斤,繼續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今天,在中國人日益豐富的餐桌上,主食不再是最吸引目光的存在,肉蛋奶、瓜果菜的占比在不斷增加。吃得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正在接過吃得飽的接力棒,成為當下人民美好生活的現實需求。

        與此同時,食物供給多元化,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才更牢。傳統的“以糧為綱”觀念正在拓展升級為今天的“大食物觀”。在保護好生態環境前提下,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汪三貴表示,現在強調構建“大食物觀”,就是要在保證糧食安全的情況下,進一步構建多元化的糧食供給體系。不限于傳統的耕地種植,而是包括“農林牧漁”等多種生產方式,用更多優質營養的食物,讓居民的飲食結構更加合理,讓中國人的飯碗裝滿更豐盛的中國味道。

      • 相關閱讀
      • 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 獨立自主鑄就“解放牌”輝煌 自主創新擦亮“復興號”名片

          央視網消息:“解放”二字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曾經是革命先輩的信念與理想,是一個時代開始的標志,也是新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見證。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被命名為“解放”牌,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基...

        時間:10-03
      • 護衛我心中的國 致敬“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央視網消息:2024年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授勛25周年。1964年,隨著一聲驚雷般的巨響,巨大的蘑菇云沖破滾滾濃煙,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在這朵蘑菇云的背后,是無數干著驚天動地事,卻做著隱姓埋名人的...

        時間:10-03
      • 文化中國行丨捕鳥人→護鳥人 他用非遺鳥哨守護東灘

          今年7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審,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崇明東灘是我國五個新入選的候鳥棲息地之一,這意味著上海有了第一個世界遺產�! ⊙巯�,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

        時間:10-03
      • 30億千瓦、460萬公里、102.44萬戶……多維度“數”讀發展成效

          央視網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消息,各地各部門加大協調推進力度,強化資金和要素保障�!笆奈濉币巹�102項重大工程實施取得重要進展,成效顯著�! ‖F代能源體系不斷完善。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時間:10-03
      • 路的變遷見證新中國“史詩般的進步” 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日趨完善

          央視網消息:春華秋實,歲物豐成。金秋十月,舉國歡慶。國慶假期第二天,各地節慶氛圍正濃,人們樂享假日時光。歷經七十五載發憤圖強,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

        時間:10-03
      • 全球約25%新增綠化面積,由中國貢獻!

          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北回歸沙漠帶上的“固碳神器”  沿著北回歸線一路向東,大部分陸地被荒漠和稀樹草原所覆蓋。但在中國的華南地區,一片罕見的綠洲,猶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鑲嵌在“北回歸沙漠帶”上。...

        時間:10-03
      • 臺風“山陀兒”登陸臺灣高雄 已致2死219傷

          中新社臺北10月3日電 (記者 陳小愿)臺氣象部門3日介紹,今年第18號臺風“山陀兒”當日12時40分在高雄小港區登陸。據臺“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截至當日15時,臺風已造成全臺2人死亡、219人受傷,另有1人失蹤。...

        時間:10-03
      • 中越邊境河口口岸今年出入境外國團隊旅客逾33萬人次 創新高

          中新網紅河10月3日電 (趙國驍)記者10月3日從河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獲悉,截至10月2日23時,中越邊境河口口岸今年以來出入境旅客達401.3萬人次。其中,出入境外國團隊旅游人數達33.25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圖為旅客...

        時間:10-03
      • (中國新貌)科技創新助力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跑出“加速度”

          中新社北京10月3日電 (記者 孫自法)“這塊坡耕地坡度比較大,水土流失嚴重,產量低,最令我頭疼。專家來了以后,通過(科技手段)綜合治理,每畝產量從原來的600多公斤增加到900多公斤,(增產增收的)效益可觀�!眹�...

        時間:10-0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