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當電影遇上科技(金臺隨筆)

        戴上頭顯,可以360度身臨石峁古城,探秘文明肇始時的“石破天驚”;打開網頁,輸入指令與提示,可以生成和修改影視劇本,獲得強大創作輔助……在第十一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西部電影周”上,從人工智能輔助電影內容創作到擴展現實技術助力電影產業發展,電影與科技邂逅,碰撞出藝術的火花。

        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碼,一直以來,電影就在與科技的對話中,一路向前。創意、制作、放映、存儲、發行,每一個環節上的技術小變化,都可能給電影發展打開更大的空間。有這樣一個例子:上世紀60年代,普通話尚未普及,一些地方放電影時,需要現場“口譯”。后來,我國電影工作者探索出“涂磁錄還音”技術,在膠片一邊涂上磁,將方言或者少數民族語言配錄上去,即可實時播放,《黨的女兒》《暴風驟雨》等電影因此為更多人所熟識。一條音軌尚且如此,更遑論現在的虛擬制作、云端存儲、人工智能等技術了。

        技術發展一日千里,豐富了電影的“玩法”。近年來,電影界在不斷探索“影游融合”——電影與游戲融合。游戲“大作”越來越多采用電影化敘事,電影也借助技術手段實現游戲式交互,讓觀眾從被動的“觀看者”變成主動的“探索者”。人工智能技術更是如此,不僅能助力電影拍攝和制作,還能用于劇本創作、智能譯制、宣傳發行等,貫穿電影工業全流程??梢哉f,技術推動內容、審美、傳播等各層面變革,讓人對未來的電影充滿期待。

        經典影片《雨中曲》中,有一段默片明星學發音的故事,嗓音與形象的“不適配”,讓人捧腹。這背后,是彼時錄音技術的進步給電影業帶來了變革。從電影本身看,技術也豐富著電影的“語法”。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例,當電影不再有“畫框”,而是呈現全方位、立體化的虛擬世界時,“鏡頭”“景別”等概念都面臨更新,還帶來“如何引導觀眾視點”“如何更新演員表演”等問題。技術若只是展現宏闊場景、制造感官刺激,肯定難以給電影持續賦能。唯有不斷探索新的電影“語法”,才能讓技術的潛能充分釋放在電影之中。

        技術的進步,也讓人更深刻地理解電影的本質。電影集文學、繪畫、音樂等為一體,被稱為“第七藝術”,可以說是植根于人類審美、思想與情感之中的。從這個角度看,對于電影,技術終究只是形式而非內容、只是載體而非本體,“靈魂”是始終不能被取代的。如果人工智能已經能寫出劇本、生成影像,那么創作者何為?或許,答案正在于“創”字:用開放心態去創造,不斷尋找新的故事、闡發新的主題;以探索姿態去創新,形成新的表現手法、新的藝術風格。把故事嫁接在技術之上,讓思想蘊含于形式之中,電影之樹才能在新的浪潮中不斷開枝散葉。

        當然,電影是作品,也是產品、商品。這決定了電影與科技的相遇,既需要創作者的心血凝結,也需要資源、市場的強力支撐。在“西部電影周”上,擴展現實技術軟硬件產品展吸引了不少參觀者。戴上一個項圈,觀看屏幕上“熊大”吃蛋糕,香甜的草莓奶油味撲面而來;一副小小的眼鏡,讓文物出現在視野之中,還可以放大、旋轉……圍繞電影產業,聚力文化資源,古都西安正在積極布局新技術新產業。技術與藝術、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如果說科技是人類對世界的認知,那么藝術就是人類對自我的表達。當電影遇上科技,不僅是交流交鋒,更是交匯交融。從一秒24格膠片,到流媒體播放,再到全景虛擬現實,光影的世界必將因為科技的助力而更加熠熠生輝。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15日 05 版)

      • 相關閱讀
      • 中國國防部:“天價”“廢舊”是美對臺軍售的“馳名商標”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0月15日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他指出,“天價”與“廢舊”是美國對臺軍售的兩個“馳名商標”?! ∮杏浾邌?,據報道,美國政府問責局近日指控雷神...

        時間:10-15
      • 中企助力烏干達農村實現供水現代化

          位于烏干達中部地區的布伊奎鎮,臨近維多利亞湖,但當地居民獲取日常飲用水卻極為困難,每次需要花費一整天時間步行到幾公里外的非洲第一大湖取水。不僅取水過程異常艱辛,取來的湖水雜質多、水質硬,無法達到飲...

        時間:10-15
      • 中國國防部評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小團伙成不了大氣候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0月15日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他指出,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已完全淪為美遏華維霸的政治工具;小團伙成不了大氣候?! ∮杏浾邌?,10月8日,美國、...

        時間:10-15
      • 國防部介紹遼寧艦編隊訓練情況:仍將按計劃常態組織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0月15日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在介紹近日遼寧艦航母編隊的訓練情況時,吳謙指出,這是年度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中國軍隊今后仍將按計劃常態組織類...

        時間:10-15
      • 60余國駐華武官赴解放軍東部戰區方向參觀訪問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李純)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10月15日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據他介紹,60余國駐華武官赴解放軍東部戰區方向參觀訪問?! 侵t表示,應中國國防部邀請,10月14日至19日,來自巴...

        時間:10-15
      • 第十一屆民盟教育論壇在山東濟南召開

          中新網濟南10月15日電 (呂妍)以“深化育人模式改革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民盟教育論壇10月15日在山東濟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盟內外專家學者就新時代育人模式創新與實踐、弘揚教育家精神與教師隊...

        時間:10-15
      • 嫦娥七號八號將構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天問二三四號開展行星探測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航天局系統工程司司長楊小宇15日透露,未來,在月球探測方面,中國將發射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并構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行星探測方面將發射天問二號、天問三號、天問...

        時間:10-15
      • 創新發展“快車道”!空間科學成果轉化帶動技術產業創新發展

          央視網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科學已進入創新發展的“快車道”。什么是空間科學,主要研究哪些問題、為什么要進行空間科學研究?  空間科學是以航天器為主要平臺,研究發生在日地空間、行星際空間乃至整個宇宙空...

        時間:10-15
      • 寧夏銀川成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聯盟

          中新網銀川10月15日電 (記者 李佩珊)10月15日,寧夏銀川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活動正式啟動。銀川市教育局與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等7所高?,F場簽約,多方共同成立了銀川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聯...

        時間:10-15
      • 中國石化原西南分公司副經理鄭國生接受審查調查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中國石化紀檢監察組、四川省紀委監委消息:中國石化原西南分公司副經理鄭國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國石化紀檢監察組和四川省達州市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時間:10-1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