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丹東10月15日電 (記者任英花)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村是抗美援朝出征地之一,1950年,毛岸英正是從這里跨過鴨綠江,留下了他在祖國的最后足跡。
為了緬懷英烈、教育后人,2003年,寬甸滿族自治縣委縣政府攜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老人在河口村選址奠基,創辦了毛岸英學校。毛岸英生前戰友趙南起上將為學校題寫了校名。
學生們展示軍體拳。人民網記者 任英花攝
10月12日,“道中華·丹東行”報道團隊來到毛岸英學校。記者走到操場時看到,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們身穿迷彩服,在教官的帶領下正在練習軍體拳?!斑@是我們的軍事體育課。今天我們跟新疆建設兵團165中學進行在線互動?!泵队W校校長譚家華說。
毛岸英學校和新疆建設兵團165中學進行在線互動。人民網記者 任英花攝
據了解,該校與新疆建設兵團165中學共建國防教育,將毛岸英學?!昂霌P抗美援朝精神”與新疆建設兵團165中學“戍邊文化”相融相通。并且通過“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大思政課,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記心間、融入血液。
“學校里每個班級都以一位英雄名字命名,學習英雄故事也是每名學生的必修課?!弊T家華介紹,這里的每個孩子都能講出英雄故事。孩子們通過自身講述英雄故事,把英雄精神銘記心里。
學校內毛岸英紀念館免費對外開放,每年前來參觀和學習的群眾達40萬人次。面向全國各族人民,著力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力,使愛國主義成為全國各族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學校以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成為紅色教育典范。目前,學校是遼寧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遼寧省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這所以英雄命名的邊境學校注定要肩負起更多的使命。毛岸英學校作為紅色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講好英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培養新時代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