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耕地面貌一新、“小眾農機”奔跑田間 這些是農田里的新“豐”景

      明天(16日)是第44個世界糧食日,本周也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今年全球活動主題確定為“糧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創美好未來”。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2023年糧食產量13908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產量493公斤,連續多年遠超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連年豐盈

      記者探訪秋收一線新變化

      今年我國夏糧喜獲豐收,產量達到2995.6億斤,比上年增長2.5%。眼下,全國秋糧已收64.3%。今年主產區秋糧的收成怎么樣?有哪些新的變化?

      總臺央視記者 李琳:這是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的一片玉米百畝大方田,5臺玉米聯合收割機正在開足馬力,在田地里面來回穿梭作業。隨著機器的轟鳴,金黃的玉米棒子不斷落入機艙中。

      這個玉米,可以看到籽粒非常飽滿,從尾兒一直長到了尖兒。前幾天專家對這片土地進行測產,每畝的產量可以達到1000斤左右。1000斤對于普通的土地來說可能稀松平常,但是對于這片土地可是難得。

      其實從我所在的這個縣的名字鹽山縣就可以聽得出來,土地的含鹽度比較高。滄州地處渤海邊緣,位于華北的鹽堿地區域。鹽山縣鹽堿地的面積達到67萬畝,占到總耕地面積的83%,可以說是重度鹽堿的地區。

      正是因為當地這些年通過對于鹽堿地的成功治理才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現在豐收的沃野。

      針對鹽堿地肥料不一樣、種子不一樣,收獲也大有講究。收割機收割之后的土地,可以看到秸稈已經被打成了粉末。接下來,通過深翻這些粉末就會被埋到地底下。經過發酵,會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土地整治出來以后要想達到豐收,還需要在耕、種、管、收各個環節下功夫。

      河北省滄州市鹽山縣韓集鎮農業技術人員 馬海龍:我們針對性地以地適種、以種適地,采用耐密植的品種,比如現代959、榜玉100等品種進行播種。原先鹽堿地基本上光長蘆葦草,現在經過平整、治理,一畝地產量在1000斤左右,增加了農民的收益。

      面貌一新

      高標準農田里的新“豐”景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2021年以來,全國耕地總量增加1758萬畝,連續3年實現凈增加。其中全國已累計建成面積超過10億畝的高標準農田,今年,國家更是大幅度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標準。秋收時節,面貌一新的高標準農田里,有了新“豐”景。

      在甘肅省定西市魯家溝鎮,萬畝馬鈴薯高產示范區迎來豐收。今年,這個示范區在原來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建設了引水上山工程,使過去的旱地用上了洮河水。2019年到2024年,定西市共投入各類資金23.43億元,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49.2萬畝,在沿洮灌區和引洮灌區,重點推行以水肥一體化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模式。

      甘肅省定西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基建管理科科長 陶永吉:我們將跑土、跑肥、跑水“三跑田”變成了保土、保肥、保水“三保田”。玉米和馬鈴薯的畝均產量分別提高到1100公斤和3000公斤左右。

      山西省丘陵山地占比較多,為此,山西安排省級財政補助資金超過7000萬元,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創建各作物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區49個。改造后的農田,現代化農機裝備紛紛入場,極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山西臨汾下章冠村村民 張全保:機械收割就是快,省時、省力還省錢,每畝地能節約100多塊錢。

      在山東萊州,當地今年采用集規劃、建設、管護和運營于一體的新模式,對成方連片的高標準農田進行數字化升級,對示范區域的氣象環境、作物長勢、土壤墑情等實時監測管理,讓高標準農田里實現全環節精細管理,預計項目區累計增產糧食約50萬公斤。

      如今,我國已建成各類田間灌排渠道1000多萬公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良種支撐

      打開糧食增產新空間

      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關鍵是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要害是種子和耕地。因此“大國糧倉”的豐收離不開良種的支撐。今年,我國推介發布了150個農業主導品種,打開了糧食增產的新空間。

      為了持續挖掘增產潛力,今年我國繼續在糧食生產一季不足、兩季有余的地區,推廣再生稻品種,充分利用光熱資源實現產量提升。湖南省今年再生稻面積達300萬畝左右,長沙縣種植戶戴智勇今年在農業部門的引導下,換上了高產再生稻新品種,目前第二茬已經開始收獲。

      湖南省長沙縣金井鎮種糧大戶 戴智勇:第一茬是8月份收的,有1300多斤一畝;第二茬已經收過了,每畝700多斤。兩茬輕輕松松達到噸糧田了。

      在新疆鐵門關市,2000多畝海水稻試驗田迎來豐收。今年,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采取以地適種、以種適地相結合的方式,整合水鹽調控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等技術措施,讓土壤含鹽量下降到了千分之三。同時,選種的海水稻品種,平均穗粒數達148粒,結實率90%以上,畝產超過1000斤。

      眼下,河北5200多萬畝玉米收獲超八成。在望都縣,夏玉米新品種高產示范地塊畝產達到969.01公斤,創下黃淮海北部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

      全國玉米單產提升工程專家組組長 李少昆:我們現在這個區域是在黃淮的北部,熱量資源是最不充分的地區,在這樣的地區,通過玉米的密植,種植密度到了每畝7000株,為我們進一步提高產量,提供了非常好的樣板和模式。

      助力生產

      超千萬臺套農機投入“三秋”作業

      除了種子和耕地,農機裝備的提檔升級也在為我國的糧食豐收帶來更多助力。目前全國農機裝備總量接近2億臺(套),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4%。

      今年9月以來,全國已經有超1000萬臺(套)糧油作物收獲機、拖拉機和播種機等各類型農機具投入“三秋”作業。

      目前,內蒙古的馬鈴薯收獲接近尾聲。在錫林郭勒盟,種植戶張軍今年用上了馬鈴薯專用收獲機,比往年減少了20人以上的雇工量,縮短收獲周期的同時,節本增效更加明顯。

      在黑龍江龍江縣四架山村,兩臺大馬力玉米收割機正在搶收作業。掰棒、脫皮、秸稈粉碎等全環節工序僅靠農機就可以完成。

      黑龍江龍江縣龍興鎮四架山村黨支部副書記 崔漢生:今年我們買了兩臺大馬力的玉米收割機,一臺玉米收割機一天能收一百多畝地,不但作業效率快,損失也降低。

      在安徽省潁上縣,72萬畝水稻陸續成熟。在山澗村,種糧大戶蔡俊軍正組織機械開展收割作業。他告訴記者,今年的收割裝備,在結構上有了新變化,更換了一批履帶式收割機。

      安徽省潁上縣陳橋鎮山澗村種糧大戶 蔡俊軍:在各種復雜的泥濘地塊,履帶式收割機都可以正常收割,我們組織了20臺履帶式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2000畝左右。

      今年,潁上縣共投入履帶式收割機5000多臺,有效防止了突然降雨影響糧食收獲的情況發生。

      而在全國,許多農業機械都有了新的變化。今年,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支持甘肅、湖南、江西、浙江、黑龍江北大荒等地開展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聚力攻關大馬力農機和丘陵適用的小農機。除此之外,鮮食玉米收獲機、花生收獲機等奔跑在田野上的“小眾農機”也越來越多,全方位助力我國農業生產。

      (總臺央視記者 梁麗娟 陳博 李琳 建春 張磊)

      • 相關閱讀
      • 我國成功發射千帆極軌02組衛星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馬帥莎 李宸)北京時間2024年10月15日19時6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2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舜稳�...

        時間:10-15
      • 中國擁有海運船隊總規模已達4.3億載重噸 穩居世界前列

          中新社上海10月15日電 (謝夢圓)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新聞發布會15日在滬舉行。中國交通運輸部水運局二級巡視員高海云在會上表示,截至今年9月份,中國擁有海運船隊總規模已達4.3億載重噸,占世界船隊比重18.7%...

        時間:10-15
      • 國臺辦:賴清德“雙十”講話是更具危害性、破壞性的“臺獨自白”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15日答記者問時指出,賴清德的“雙十”講話是一篇更具危害性、破壞性的“臺獨自白”。正告賴清德當局,“臺獨”分裂勢力每挑釁一次,我們的懲戒反制就推進一步,直至...

        時間:10-15
      • 黑龍江:今年以來口岸出入境人員同比增長114%

          中新網哈爾濱10月15日電 (記者 姜輝)15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在哈爾濱市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以來,黑龍...

        時間:10-15
      • 2024年中國—老撾漁政聯合執法暨增殖放流活動舉行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15日從中國農業農村部獲悉,當天,2024年中國—老撾漁政聯合執法暨增殖放流活動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舉行�! ”敬位顒拥闹黝}是“共飲一江水,共護母親河”,共放流絲尾鳠、大鱗四...

        時間:10-15
      • 丁赤飚院士:中國空間科學研究是航天強國建設必須補齊的短板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飚15日指出,中國空間科學研究總體上還處在起步階段,是建設航天強國道路上必須補齊的短板�! ≈袊茖W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

        時間:10-15
      • 臺灣今年類鼻疽本地病例數創歷史新高 已有17例死亡

          中新社臺北10月15日電 臺當局“疾管署”15日表示,臺灣今年類鼻疽本地病例已累計96例,為有記錄以來同期最高,其中已有17例死亡。上周最新增加的一例個案為臺風“山陀兒”過境后的首例�! 【C合中央社、中時新...

        時間:10-15
      • 朱俊強院士:空間科學規劃將在國際上唱響空間科學的中國聲音

          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0月15日在北京聯合發布中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備受關注。...

        時間:10-15
      • 果香四溢話豐收 鮮果產業顯活力

        金秋十月,碩果滿枝,神州大地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甘肅隴南蘋果漸次成熟,映紅鄉村振興路;湖南瀘溪柿子喜迎豐收,鋪就致富“黃金路”……各地競相發展特色水果種植,村民的錢袋子日漸鼓起來,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

        時間:10-15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