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文化中國行丨突破實體藏品與線下空間局限 18國5000多件文物“云”上匯集

      在浙江杭州著名的西子湖畔,有一座中國絲綢博物館,是國際上最大的集收藏、研究、傳承、展示于一體的紡織服飾類專題博物館。

      在這里,一座“館中之館”成為年輕人競相打卡的“寶藏”之地,這就是“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今天的《文化中國行》,就讓我們走進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

      走進中國絲綢博物館的時裝館展廳,“九天閶闔:絲綢之路上的長安”展覽正在展出,有不少觀眾在現場參觀?;赝О倌昵?,亞歐大陸上各個國家的名流商販、豐饒物產、人文風情都曾云集于世界之都長安——這一承載東西商貿往來的古絲綢之路的起點。

      如今,在中國絲綢博物館的一臺電腦里,絲綢之路上的奇珍異寶再次“匯集”。2021年,中國絲綢博物館上線了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簡稱SROM),由中國、英國、美國、俄羅斯等18個國家的40余家博物館共同建設,是一個集數字藏品、數字展覽、數字知識、云上策展等功能于一體的共享平臺。打開“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網站,來自18個國家50余家博物館的2600余件數字藏品,以及宋韻文化策展庫的3300余件數字文物,突破實體藏品與線下空間局限,組成多場不同主題的線上展覽,面向觀眾開放。

      絲綢之路數字共享平臺開發人員 劉則成:我們可以通過篩選或者是搜索的方式,快速定位到某件文物。像現在打開的這一件是收錄于中國絲綢博物館的唐代立獅寶花紋錦,這件文物代表了絲綢之路上的經典紋樣之一。我們可以進行三維的查看,對這個藏品也可以做收藏。

      “漫步”在3D展覽中,可以“駐足”每件文物,聆聽絲路故事,體會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生生不息。數字化手段讓不可移動的文物不再塵封在庫房中,將幾千件珍貴藏品搬到“云上”,讓文物“飛”入尋常百姓家。比如中國絲綢博物館推出的第一個云上展覽,其文物材質超過30多種,其中不乏國寶級珍貴文物,有難以運輸的壁畫,有易碎器皿。3D虛擬展讓平時不易示人的藏品資源通過數字呈現出來,降低了運輸成本和風險。

      游客 梁遐:通過云上數字博物館,可以足不出戶觀看5000多件精美展品,真是太方便了。

      中國絲綢博物館與科技公司合作,全國首創“云上策展”功能,吸引了不少創作者大展身手。通過打造“數字展覽云設計工具箱”等內容,實現了三維虛擬場景隨心設計、場景快速專業打光、一鍵渲染漫游視頻等功能。它可以模擬實體的展廳,也可以創造虛擬的空間,把世界各地不同的文物組合在一個空間里面向觀眾呈現出來。

      直觀的策展模式吸引了廣大文博愛好者和各界人士的參與。2022年,第一屆絲綢之路云上策展大賽一經舉辦,便吸引了27萬設計師的關注。3年來,通過舉辦系列策展大賽,平臺注冊人數突破8萬,2400余人參與策展設計比賽,吸引了國內外220余所高校參賽,共產出400多個展覽,吸引觀眾超80萬人次。來自浙江大學的博士生張瀧予和他的團隊策劃的《客從昆侖來》展覽,獲得了第三屆云上策展大賽盛唐絲綢之路銀獎。

      第三屆SROM上策大賽策展人 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 張瀧予我們的策展思路就是以盛唐絲綢之路中的一些語言、服飾、文化作特色,借用了來自全球45個博物館的187件套的文物,作為策展的素材。這個平臺給我的感受,第一是它的交互操作非常的簡單易懂,第二個,它是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協作方式。

      下一步,中國絲綢博物館計劃將展廳的主題從“絲綢之路”延伸至更廣的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時,還進一步提升平臺的開放性和互動性,向世界傳播深厚的中國文化。

      中國絲綢博物館副館長 張成名: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這個線上平臺,體現了中國的技術引領。我們把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聚合到這個平臺上來,他們不僅提供文物,還貢獻智慧,參與合作。未來我們將繼續用好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平臺,從而推進國際文博界的數字融合,推進文明互鑒。

      (總臺央視記者 劉小月 石熠龍 夏周)

      • 相關閱讀
      • 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甘肅石窟長廊里的最美東方微笑

        千年石窟 匠心傳承 網上主題活動...

        時間:10-17
      • 貴州:科技創新賦能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10月11日,貴州盤北經濟開發區,長能低熱值煤全資源化循環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投產。干基煤泥、中煤兩種低熱值煤作為“二次資源”,在項目上將被加工為灰分10.5%以內的主焦煤精煤產品?!敖柚心洗髮W‘劣質煤脫...

        時間:10-17
      • 焦點訪談丨從“劣Ⅴ類”到美麗湖泊 解鎖大通湖“蝶變”密碼

        今天的“深改開新局”,我們繼續來關注美麗中國建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對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舉措,如何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機制是其中重要的...

        時間:10-17
      • 系列微紀錄·雄關漫道丨三十萬人共守一個秘密

        長征勝利啟示我們: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進行戰略...

        時間:10-17
      • 關于糧食,這些知識點值得了解

        策劃:王宇記者:王立彬、于文靜、唐詩凝設計:欒若卉新華社國內部出品...

        時間:10-17
      • 太空瞰中國糧倉 “豐”光正好

        今天(16日)是第44個世界糧食日,本周,也是我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今年我國夏糧喜獲豐收,秋糧收獲也已經超過六成。此時此刻,豐收的田野正是最美的畫卷。讓我們通過“吉林一號”衛星來縱覽大國糧倉的彩色畫卷↑(總...

        時間:10-17
      • 聚焦閃閃發光的平凡人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清晨,鋼琴曲《我和我的祖國》在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學村地鐵站內回響。一位白衣少年雙手飛舞在黑白琴鍵之間,用音樂感染著過往行人,傳遞著對祖國的美好祝福。他是廈門市民潘永霖,陶醉于音樂之中的...

        時間:10-17
      • 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西部篇丨看!“西”望無垠,“部”局精彩

        錦繡西部山川如畫西部地區幅員遼闊涵蓋四川、貴州、廣西、西藏等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總面積占全國約72%人口占全國約27%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基地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西部地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自《關...

        時間:10-17
      • 微視頻|永遠的豐碑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東方巨響”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國防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

        時間:10-17
      • 全國家電以舊換新購買人數突破1000萬

        經濟日報北京10月16日訊(記者馮其予)商務部全國家電以舊換新數據平臺顯示,截至10月15日,已有2066.7萬名消費者申請,1013.4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產品1462.4萬臺,享受131.7億元中央補貼,帶動銷售690.9億元。今...

        時間:10-17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