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岳紅利)7月23日,在山陽縣中村鎮煙家溝村,筆者見到了已是86歲高齡的志愿軍老戰士鄧德才。提起當年的戰斗經歷,老人連連擺手,“沒什么可說的”,而老人身上的傷疤,卻訴說著一個個令人震撼的戰斗故事。
鄧德才是山陽縣中村鎮煙家溝人。15歲從軍。新中國成立后他參加了成渝鐵路建設。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為了保家衛國,鄧德才和戰友們放下了還沒鋪鋼軌的鐵路工程,旋即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因為個子高、力氣大,他在連隊任機槍手,100多斤重的機槍掂在手里一點都不費勁,打仗時敢拼敢沖,被戰友們戲稱為“二愣子”。
在鄧德才的功臣證明書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給他的立功事跡摘要里寫到:“在此次上甘嶺戰斗中,表現英勇、頑強,打退敵人十二次反摸,固守了陣地,連負三次傷不下火線,同意榮立二等功一次。”
1954年4月,朝鮮戰爭結束,鄧德才佩戴著金日成和平勛章、二等功軍功章和抗美援朝紀念章回到了祖國,被安排到東北鐵路局當一名扳道工。但離家十多年的他非常想念家人,遂申請轉業回到了山陽縣中村鎮煙家溝村。
老人說,回鄉后,他的生活基本上就是種地,同時擔任村上的民兵隊長,干了二十多年征兵工作。由于當年在上甘嶺嵌入腹中的兩枚彈片最初未取出,干活一使勁就疼,他的身體一直比較虛弱,也一直沒找到對象。直到1964年,疼得實在受不了的他才去求醫,當地民政部門得知后安排他到西安治療,從腹中取出兩個乒乓球大小的肉球,撥開是兩枚指甲蓋大小的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