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抽樣調查,商洛客源以區域市場為主,游客以陜西、河南和湖北為主,占到游客總量的91%,其它省區僅占游客總量9%。就具體城市而言,商洛客源集中于商州區、西安、咸陽、渭南、安康、南陽和十堰等七個城市。西安是我國西部地區的特大城市,經濟實力強,距商洛較近,其游客規模居商洛客源市場首位,是商洛市最重要游客來源。咸陽也是其重要客源地。南陽和十堰市由于離商洛較近,交通便利,經濟實力較強,來商洛旅游的人數也較多。今后依托西安這個巨大的客源市場,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建設“西安第二生活區”。既可是西安、咸陽、渭南、南陽和十堰等城市人群休閑娛樂、度假旅游的目的地,又可融入西安旅游圈內,使國內外游客在游覽古城歷史文化名勝之后,來商洛領略南北交融獨特風情,享受大自然無限風光。
(二) 劣勢因素
1.旅游產品結構單一,地域組合性不強
商洛薄弱的經濟基礎決定了旅游開發資金短缺,致使旅游開發建設滯后。目前各景區的發展大多局限于旅游資源本身的初級開發,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多為依托旅游景點的傳統觀光旅游,而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會展旅游等高層次旅游產品開發嚴重不足,優勢旅游產品較少。且商洛主要景區、景點集中于山區,景區景點密度低,道路通而不暢,空間組合較差,易使旅游時間比超過游客所能承受的疲倦指數,直接影響到旅游產品的組合設計和區域旅游資源的聯合促銷。旅游產品利用淡旺季差異大,旅游設施全年有效利用率低,造成了旅游投資一定程度的浪費,抑制了商洛旅游業的發展。
2.產業規模小,服務質量相對較差
商洛旅游業發展起步遲、規模小,目前在全省仍處于后進位次。旅游企業普遍小、散、單,產業缺乏龍頭企業支撐。從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到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等涉旅企業,均缺乏專業人才,尤其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園林和建筑設計等方面人才緊缺,產業發展缺乏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經營管理水平低,市場發育不健全。宣傳的總體形象不鮮明,宣傳促銷沒有形成規模效益,缺乏整體性、計劃性。旅游線路還沒有形成網絡,旅游產品還停留在點開發階段,接納游客量少,接待能力明顯不夠。賓館飯店、農家樂設施陳舊,管理不夠規范,餐飲服務商洛特色不濃、服務水平低,衛生環境質量差,投訴處理機制不夠健全。
(三) 發展機遇
1.政策機遇
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山川秀美工程的深入實施,西部地區將在資金投入、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得到國家的扶持。商洛作為全國有名的貧困地區,必然會受到特別關照。全國人大把旅游業確定為第三產業中積極發展的第一新興產業,國務院每年發行10億元國債支持西部旅游開發。國家鼓勵各地發展旅游業,尤其對貧困地區給予優惠政策。陜西省委、省政府也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并確定了以西安為中心,關中為主體,向陜北和陜南擴展的旅游戰略發展格局[3]。在支持陜南突破發展決策中,把商洛生態旅游納入了省旅游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來扶持。商洛市堅持生態立市、產業興市戰略,把生態旅游作為五大特色產業之一優先發展,多方籌集數億元投入旅游景區開發,大面積退耕還林還草,舉全市之力打造山水園林生態旅游城市、省級衛生城市。這一切為商洛旅游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2.旅游轉型的機遇
由于崇尚自然的文化潮流,生態旅游已成為新的時尚和熱點[4]。商洛市的旅游資源中蘊含著真正意義上的、原汁原味的生態旅游資源,定會受到旅游者的青睞。商洛旅游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可吸取其他城市的經驗教訓,根據我國旅游業發展趨勢,調整旅游發展戰略,堅持“高起點、高立意、高水平”的原則,抓住旅游發展的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