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綜述
本報記者 李 敏 劉 媛 黨率航
高質量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2021年以來,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要求,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項目建設為主引擎,強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奮力實現“十四五”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2021年,全市20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2.8億元,占年計劃104.89%,建成69個。其中,列入省級重點項目31個,完成投資104.28億元,占年度計劃111.37%,建成14個,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9.32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全省第二。
聚焦高質量發展
精心謀劃儲備項目
2021年7月,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加快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要求全市上下要以“三新”為戰略指引、“三高”為主攻方向,圍繞打造中國康養之都、高質量發展轉型區、生態文明示范區、營商環境最優區、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區“一都四區”,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吹響了“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的集結號。
2021年,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堅持以高質量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在高上聚心、大上聚力、優上聚勁、新上聚能,筑牢擴投資、穩增長的堅實基礎。圍繞“兩新一重”、重點產業、社會民生等領域,策劃重點項目2052個、總投資116萬億元。多輪次開展集中開工、觀摩評比等活動,西十、西康高鐵和丹寧高速開工建設,比亞迪單晶硅一期、延長氟系列產品開發、山陽智能觸屏生產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環亞源有色金屬、商南硅科技等產業園建設有序推進,200個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5%。接續推進項目前期,全國最大的全釩液流儲能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4個抽水蓄能電站和商洛支線機場項目列入國家規劃。
同時著眼“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策劃山陽縣國家儲備林項目、鎮安縣森林碳匯項目、丹鳳縣農光互補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陜投商洛清潔能源有限公司陜投商州區100MW光伏電站項目等總投資259億元的項目53個;緊扣“兩新一重”,策劃高鐵康養新城、金鳳康養新區、鎮安縣月河鎮生態康養風景區、洛盧高速等總投資2146億元的項目412個;致力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策劃秦嶺農耕民俗風情園旅游開發項目、柞水縣木耳康養文旅產業園、鎮安縣安山四季家園新型生態農業示范區項目等“小木耳、大產業”式項目195個,總投資963億元,夯實共同富�;A。
緊扣穩增長目標 全力以赴建設項目
我市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有力抓手,開展集中開工、觀摩評比、項目推進月等活動,200個市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05%,其中31個省級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超計劃10個百分點。
2021年11月26日,全市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活動來到洛南縣環亞源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實地感受項目火熱推進、各地比拼趕超的濃厚氛圍。在環亞源有色金屬循環利用產業園內,曾經的廢棄廠房煥然一新,處處充滿“三線建設”文化元素。走進生產車間,工人擼起袖子忙碌著,精銅產品和稀貴金屬工藝品大氣精致,大家紛紛駐足觀賞。
該項目圍繞“千億產值、百億稅收”目標,融合打造有色金屬全產業鏈,發展工業旅游,全省獨一無二,畝均投資923萬元,畝均產值9823萬元、畝均稅收982.3萬元,解決就業1000人。
2021年12月27日,備受矚目的西(安)十(堰)高鐵陜西段正式開工建設。西十高鐵是我省“米”字形高鐵網中重要一環,陜西段重大橋隧控制工程基本都位于我市境內。為了盡快開工建設,市委、市政府與有關部門多次溝通對接,為項目開工做了大量工作。這一項目的開工,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一大喜事,對我市打造“一都四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1年以來,全市上下牢固樹立“以項目論英雄”的鮮明導向,從項目推進、重點任務、措施保障等多個層面部署安排,有力推動項目提速建設,制定產業集群化發展《二十條措施》,加快打造一個千億級新材料、綠色食品和健康醫藥兩個五百億級以及清潔能源、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等過百億的“3+N”產業集群,著力構建17條重點產業鏈,先后成立30多個專班,由市級領導掛帥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實行市、縣領導聯系包抓重點項目制度,包抓領導定期深入項目現場,查看進展情況,協調解決問題;各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職能部門強化環境保障服務,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合力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目前,9個中心城市重點項目和9個全市重大產業項目正在加速推進。
實行鏈長掛帥、專班主抓、鏈主帶動、團隊服務工作機制,建成山陽縣電子信息產業園、德潤康中醫藥產業園、延長氟系列產品開發等項目,比亞迪單晶硅、環亞源有色金屬產業園等項目有序推進。堅持清單化明責、駐點式推進、專班化攻堅,西康、西十高鐵和丹寧高速等戰略性項目開工建設,德潤康中醫藥扶貧開發產業園、眾合森工智能家居、鎮安縣電子產業園等69個項目建成投用。建立重點項目破難題機制,每月收集和研究重點項目立項、用地、資金等困難問題,建立臺賬,跟蹤推進。組建金融服務團深入基層和項目單位上門服務,每季度召開項目融資對接會,引導金融機構參與項目建設。堅持每季度開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觀摩評比等活動;建立重點項目周提醒、月通報、季督查、年考評機制,定期召開重大項目推進會、統計聯席會、穩投資專班會,督促加快項目建設。
搶抓新機遇風口
靶向施策招引項目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號工程”不動搖,主要領導帶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做到重大活動親自參加、重要客商親自接洽、重大項目親自推動、重點問題親自協調解決。主動融入高鐵時代新格局,出臺了《商洛市招商引資考核辦法(試行)》《關于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實施意見》《產業鏈招商指南》和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經濟圈《招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產業鏈全環節開展重點招商,聯動鏈條企業開展以商招商,以重獎重用推動全員招商,形成了以“項目落地、投資強度、畝均效益”為標尺,“以招商引資論英雄”的長效激勵機制和工作導向。積極組織力量參加進博會、絲博會等中央和省重點投資活動,吸引了一大批企業來商考察,洽談合作。策劃舉辦“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招商活動40多場次,簽約了一批重大招商項目,商洛的知名度、影響力持續擴大。
去年9月,我市成功舉辦的“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云招商大會,成功簽約項目19個,總引資額246.9億元。全年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8家、中國500強企業13家。同時,產業鏈招商取得新進展,氟系列產品開發、年產15萬噸純陰極銅及技術研發等一批延鏈補鏈強鏈項目成功引進,打通了產業鏈供應鏈“最后一公里”。
據悉,2021年,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06.1億元,完成年度任務117.68%,其中省際項目(內資)到位資金823.76億元,利用外資8959萬美元。全市全年共簽約項目212個,簽約資金836.88億元,已開工項目193個。
破解“卡脖子”難題
多措并舉保障項目
項目要發展好,離不開科技創新和人才支撐。針對創新活力不足問題,我市成立秦創原(商洛)創新促進中心、西安—商洛“飛地研究院”,促成42家企業與西安交大等高校達成合作意向,“揭榜掛帥”解決超細二硫化鉬生產工藝等“卡脖子”技術35項。針對用地、融資“兩難”問題,鼓勵工業用地彈性出讓,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成立商洛財政投資公司,設立產業投資基金,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
針對區域發展存在問題。我市簽訂《關中平原城市群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爭取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城鎮建設專項資金,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一縣一策”事項清單。針對營商環境不夠優化問題,印發《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制定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區《專項規劃》《實施方案》《二十六條措施》和《考核辦法》,2466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1096項事項實現“一門受理”,建立服務企業“早餐會”制度,認真吸納企業家提出的意見建議,跟蹤督辦落實相關問題,精準高效辦好惠企實事。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問題交辦視頻會,制定《問題交辦單》,為企業挽回損失5698萬元。
厚植發展新動能
以加速度推進項目
2月8日,商洛市2022年一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市博物館項目建設現場舉行。伴隨著挖掘機、渣土車的轟鳴聲,全市新一輪項目建設熱潮正在迅速掀起。
2022年是我市確定的“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全市上下以打造“一都四區”為總目標,堅持“項目線、增長線”兩線齊抓,實施兩條高鐵、四條高速“六高拉動”,夯實市長、縣長、局長“三長”包抓重點項目,確保212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23億元,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增加101億元,總量突破千億大關。瞄準千億目標,通過領導包抓、預警監測、督查通報、提醒約談等制度,實施“三百四千”工程,推動重點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建鏈,力促完成2022年度投資過千億目標任務。
聚焦省、市、縣重點項目,加大季度集中開工頻次,力爭上半年開工率達到90%以上,三季度實現100%,形成更多的投資量和實物量。積極爭取中央和省項目建設資金,用足用好專項債券,確保項目力度不減,資金數額不降。搭建“政銀企”平臺、對接“產學研”機構,強化與土地、資金、用工等要素保障部門協同,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圍繞“兩新一重”“三類項目”,持續策劃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提升項目儲備、審批、建設、納統等管理水平,不斷壯大“五+重”項目庫規模,確保重點項目建設接替有序。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生產力。面對機遇與挑戰,全市上下要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定信心再鼓干勁,凝心聚力再破難題,把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等轉化為發展優勢、產業優勢、項目優勢,全力以赴抓項目穩投資增動能,用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生根,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更強后勁。
聚力建設高質量重點項目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相信,商洛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