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商務部日前聯合發布公告,明確2012年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車輛范圍及補貼標準,最高補貼每輛1.8萬元,補貼以商用車為主。昨日,記者走訪廈門市場發現,車商對以舊換新并沒有太多期望,紛紛表示此前以舊換新就遠不如購置稅補貼和節能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且今年新政限定在商用車范圍內,其對拉動汽車銷售作用極為有限。
以舊換新范圍縮小
根據兩部委的公告,符合條件的車輛必須在今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期間交售給報廢汽車回收企業,車主可按持規定的憑證和證明材料到所在地的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聯合服務窗口申請補貼資金,補貼資金申請受理時間為今年7月1日至明年1月31日。
而今年的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以商用車為主。其中,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間交售給報廢汽車回收企業的,使用6年以上(含6年)且不到15年、車長大于4.8米(含4.8米)小于7.5米,并于當年更新的農村客運車輛,補貼標準為每輛車11000元。
對于使用8年以上(含8年)且不到15年、車長大于6米(含6米)或者乘坐人數大于20人(含20人),并于當年更新的城市公交車,補貼標準為每輛車18000元;車長小于6米且乘坐人數為10-19人,并于當年更新的城市公交車,補貼標準為每輛車11000元。另外,對于使用10年以上(含10年)且不到15年的半掛牽引車和總質量大于12000千克(含12000千克)的重型載貨汽車,補貼標準為每輛車18000元。
相比較2009年的以舊換新政策,今年新政策的實施范圍變小了。
車商認為作用有限
對于此次的補貼政策,有業內人士將其解讀為政府為刺激目前低迷的汽車市場而推出的鼓勵政策,但是多位車商向記者表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在1996年就已推出,已經成為一項常規政策,“本次政策出臺僅是例行變化,并不是進一步刺激政策出臺信號的體現”。
車商鐘先生認為,此次補貼政策吸引力有限,對今年汽車銷量增速的影響亦十分有限。他更期待出臺節能車補貼政策。
“其實2009年出臺的以舊換新政策,效果就很一般,有的車商甚至幾乎沒接到過符合條件的以舊換新業務。”廈門二手車商林先生向記者透露,相比較早期幾千元的以舊換新補貼款,那些接近淘汰的二手車在市場上能賣出高將近一倍的價格,因此,即便國家提高補貼標準,想置換轎車的消費者還是更愿以更高的殘值價格把車賣給二手車市場。
此外,汽車銷售商也表示,此前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的對象是消費者,操作起來難度大,報廢的網點少、申請補貼程序復雜,這些因素也導致消費者對汽車以舊換新不太重視。
節能補貼效果也很難講
至于業界盛傳已久且備受期待的節能汽車補貼新政,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近日對外宣稱,新一輪汽車刺激政策正在制定過程中,“具體方案尚在多部委討論過程中,出臺時間還不能確定”。
“雖然我們比較期待節能補貼政策,但是效果怎么樣,確實很難說。”車商鐘先生說,以前有補貼時,在“五一”、“十一”這些黃金周里,他們每天能接待幾十撥客戶,每日成交量也有二三十輛,后來政策到期,車市銷量驟減不少。
記者了解到,目前正在實施的節能汽車補貼新標準把入圍門檻大幅提高了10%,百公里油耗必須降低到6.3升,這使得入圍車型從最早的420款縮小到49款,僅占原補貼車型總數的11.5%,并且主要集中在大眾等國際品牌上,使得多數車型實際上無法享受到此優惠。
“也就是說,真正能享受這項優惠的車型有限,那么它對車市銷售的推動作用也就多了一些不確定性。”機場附近一家4S店的溫先生如是說。(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