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PPP模式,總投資591.4億元,涉及交通、市政和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
記者今日(14日)從省發改委獲悉:我省再公布75項PPP項目名單,通過政企合作,讓社會資本為公共建設“加油”。75個項目總投資591.4億元,涉及交通設施、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所有項目均已明確項目所在地、所屬行業、建設內容及規模、政府參與方式、擬采用的PPP模式等基本信息。歡迎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實施意見》,加快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更好地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省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審核,經省政府研究同意,面向全社會公開發布75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推介項目。
PPP不僅是一種新的投資融資模式,從根本上講,更是政府管理機制的創新。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社會資本的“加盟”,技術、人力、管理方式等方面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對政府而言,這就有利于其將過多精力從項目本身脫出身來,放到引導、監管、社會福利等方面,是政府簡政放權、創新管理機制的表現。
從我省來看,政府采用PPP模式已有先例。2014年,山西高校新校區的重大配套項目之一——晉中匯通大廈就是一個成功運用PPP模式的例子。該項目原計劃由政府投入16億元開發建設,但受制于市級財政能力有限,晉中市最終與臺灣太平洋集團達成合作意向。
“晉中有土地,太平洋有資金,雙方共同開發,最終實現互惠共贏�!痹摌I內人士稱,項目建成后,晉中所持的股份可以置換大廈8%的面積,政府再將其委托給第三方承辦公益事業。這樣一來,政府不僅節省了巨額的運營費用,還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對企業來說,政府的參與,無疑給企業吃了顆“定心丸”。那些閑置的、處于觀望狀態的社會資本也更愿意積極加入進來。
○名詞解釋
PPP模式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合作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蚴菫榱颂峁┠撤N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雙方通過簽署合同來明確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
PPP模式讓政府與社會主體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的共同體關系,政府的財務負擔減輕,社會主體的投資風險減小。(記者 胡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