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年末購物天堂香港和澳門都進入了打折季,絕對是血拼掃貨的好時機,但是有幾點注意事項購物狂們一定要留心,不然一定會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香港進入圣誕打折季,早就聽說每年此時是“掃貨”的最佳時機,本周來了一趟港澳自由行,終于體驗了一把“血拼”。
總的感覺是的確便宜,尤其是外國品牌價差不少�?上屹I的眼鏡、皮包并沒有“抄底”,網價還有更便宜的,只是在實體店買有正規憑據心里更踏實,如果發現買到假還可以投訴。
在香港的地鐵上看報,恰巧就看到一起宰內地客的新聞,內地到港的鐘小姐在尖沙咀一家中藥材店被店員勸買花膠(干魚肚),店員只說了一個500元,并沒有說計算單位。鐘小姐想當然以為是500元一斤,于是買了一斤。刷了卡才發現是8000港元,店員這才解釋每兩500元,香港“一斤十六兩”。此時花膠已經切碎包裝,因此店員不給退貨。鐘小姐回去后越想越氣,翻出單據來想投訴,但發現單據上根本沒有店名和地址……
這個新聞讓我開始惡補在港澳購物的注意事項,看網友的帖子,問香港的親戚,我總結出八項注意——
一是貨比三家,無論你對商品多滿意,店員態度多親切,都要再看看做決定�?催^三家回頭再買不會出錯。
二是如遇路人推銷或拉你進店不要輕信。
三是如果出租車司機建議你到某家吃飯、購物時,一般司機可從店家拿到回扣,這樣的店價格可能會高。
四是無論餐廳、百貨店還是珠寶店,一定事先問清價格、計算單位、貨幣名稱后再告訴店員買與不買,一般香港以港元結算,澳門以澳門元結算,均不以美元結算。
五是購買中藥材和金飾時,付款前要問清單價和查明重量。
六是要留意收據上是否印有商店名稱和地址,核對所列商品名稱是否準確。
七是如果用信用卡支付,要核對付款數額并保留簽賬單據。
八是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如果在店內被宰,可當場撥報警電話。
了解了注意事項,你會有一個愉快又滿足的港澳“血拼”經歷。(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