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品有時候會故意有“瑕疵”
小Y曾經也是A貨賣家,現已金盆洗手,她說,干這行利潤高風險也高。“很多賣A貨的都在微信上交易,隱蔽,不像淘寶、微博上目標那么明顯。”小Y說,“可前段時間微信上也忽然風聲緊了,有人說是因為一個賣家被查到,所以網警加大了搜查力度。”
“我膽子小,但總有膽大的會繼續。因為利潤很可觀。”小Y說,她賣的是尖貨,售價是歐洲專柜價的25%~30%,成本也就幾百塊。她一般直接從廠里拿貨,轉手給買家,自己從不壓貨。也有賣家向她拿貨,每轉一手價格就要加三五百元。“工廠有韓國的、越南的,大部分是國內的。工廠不同,貨的品相不同。韓國貨相對是最好的。”小Y說。據說有人花十幾萬買了3個愛馬仕的A貨包,這三個包如果在專柜買至少得花五六倍的錢。“可能大部分人對此不理解,但聽說那幾個包可以以假亂真,不過我是沒見過。”小Y好像說段子一樣說著這些事,“其實你想想,如果一個人開著一輛幾百萬的豪車,誰還會懷疑她身上背的包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我估計這行也就一陣風,能火個兩年就不錯了。”
小Y還透露,一些A貨會以“海外代購”的名義賣出去。“去國外買過的人都知道,不是你想買什么包就能買到的。大牌產量有限,哪有那么多正品給你代購?”
“其實多長個心眼學幾招,貨正不正還是可以辨別的。”小Y 說,“比如不少大牌包的內里和外料的隔層里,在某個特定位置會有一個手可以摸得出來的鋼印,其中包含著這個包包的各種信息,從原料來源到產地,等等。而有些大牌則會在包里面比較隱蔽處故意做個‘瑕疵’,比如多塊皮什么的,類似做個記號。如果沒有這個記號,多半是假貨了。”
去國外買過的人都知道,不是你想買什么包就能買到的。大牌產量有限,哪有那么多正品給你代購?
賣A貨,怎么罰
記者采訪了杭州下城工商分局經檢大隊蔣隊長。“銷售假貨是侵犯了注冊商標專用權。如果已售金額超5萬,庫存金額超15萬,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由公安接手。如果涉案金額在此之下,則由工商來管,處以相應罰款。罰款數額與已售假貨、庫存假貨的售價、進價都有關。”蔣隊長表示,“判斷包的真假,要聯系品牌的代理商,由他們出具專業鑒定書。”查到假冒包包,工商一般會先沒收封存等待鑒定結果。
買A貨也會受處罰
中國香港:由于電子商務越來越發達,香港有這樣的規定,在網上銷售假貨,買家和賣家全部要受到處罰。
意大利:早在2005年5月,意大利就立法對購買假冒偽劣產品的人處以3333歐元(約合4000美元)的罰款,不得上訴。而且,如果在2個月內不交罰款,罰款數額將升至1萬歐元。
美國:2011年,紐約唐人街地區的市議員Margaret S. Chin(華裔)上交了一份提案,購買假貨者一旦被抓住,將面臨輕罪指控,會被處以1000美元(約6460元人民幣)的罰款或監禁一年,也可能兩者都罰。
法國:購買假貨的人可能被處以1000美元左右的罰款。(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