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林業局原局長李三成看到黃山迎客松后,被迎客松的姿態所吸引。之后,他動用30多萬元公款,打造了兩棵高達15米的山寨版“迎客松”,并將其“種”在林業局門口。但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林業局負債已近600萬元。兩年后,李局長因腐敗落馬,兩棵假樹隨即也被拆除(10月17日《法制日報》)。
“管樹木”的變成了“管水泥”的,這樣的奇怪現象被許多人所不解。其實這不過是權力無所不能的表現。而該局長花30萬元公款打造兩棵水泥“迎客松”的原因,更是荒誕可笑:“只是因為從黃山的人群中多看了一眼迎客松”,就突發奇想要造水泥牌“迎客松”。權力的突發奇想具有神奇的作用,即便勞民傷財、即便負債累累,也在所不惜。水泥“迎客松”讓我們看到了權力為所欲為的標本。但是,倘若淅川林業局原局長李三成僅僅因為打造了兩棵山寨樹,斷然不至于被拉下馬。
我們看到,在水泥“迎客松”的后面,還有一座非常氣派的林業局大樓。而這座林業局大樓花去的錢,要遠遠多于這兩棵山寨“迎客松”。因為修建新辦公大樓,該林業局的負債已達到了580多萬元——這才是問題的可怕之處。一些權力部門無論是有錢還是沒有錢,興致一來,大筆一揮,錢都不會成為問題。作為納稅人的我們,也只有在東窗事發之后才能知曉其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可怕細節。
我只是奇怪,淅川林業局原局長李三成的落馬卻基本與這兩棵假松樹以及背后的大樓花銷無關,只是因受賄被調查之后才發現其花30萬元造了這兩棵極具個人喜好風格的山寨樹�;�30萬元造出來的“迎客松”,高達15米,外觀不可謂不氣勢凌人,用水泥造樹的想法不可謂不雷人,建的辦公大樓,也可以直逼一些省直機關和國家部委的辦公樓,可是,這都沒有能夠招來審計和反腐的風。足以見得,“樹大招風”放在官場之中并不通用。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流行的當下,只有注意氣派和威嚴,又哪有人注意權力到底花了多少錢?
人去樓空,官員進去了,水泥“迎客松”也被一并拆除了。對此,許多網友認為,既然已經花了錢建了起來,這兩棵山寨版“迎客松”也應該保留下去,警示后來人,以儆效尤。然而,細細分析起來并非那樣。30萬元打造的兩棵“迎客松”,很可能像鐵道部的“天價宣傳片”一樣,真實的價格與花去的公款數值可能有著天壤之別。水泥“迎客松”很可能沒有那么貴。它只是官員個人權力施展的標本。拆除這兩棵山寨“迎客松”,也是在向權力的為所欲為發出警告信號。
拆水泥“迎客松”易,破權力為所欲為難。水泥“迎客松”拆走之后,留下一個嚴肅的問題——如何阻止權力因個體的喜好隨意花錢?水泥“迎客松”的根本問題仍然在于權力這只老虎沒有被關進籠子,以致一些單位的一把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此語境下,再提加強權力監督、實現財政透明和權力制衡,就不是老話套話。如其不然,諸如水泥“迎客松”之類的怪標本就不會禁絕。(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