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生活與法 > 生活與法

      武漢16歲少年因車禍腦死亡捐全身器官救6人

      2012-10-09 17:04:40 來源:

        誰料到,“最后一面”讓之后的捐贈充滿心痛的糾結。從重癥監護室出來的親友們,把王良喜、胡運枝拉到一邊,狠狠地斥責,孩子身上還是熱的,肚子還一起一伏有呼吸,怎么能放棄治療呢!

        胡運枝立即哭了起來,王良喜眉頭緊鎖,兩人都不作聲。這時已經有家屬按耐不住,直接找到醫生,提出要繼續搶救,“孩子還是活的!”

        與此同時,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唐禮功教授已做好了摘取器官的準備,家屬意見突然出現分歧,讓他很為難。

        他和市紅十字會的勸捐員盡力調解,無奈“繼續搶救”的意見占了上風。

        15時,勸解毫無進展,唐禮功急得低聲自語:“搞不成了,搞不成了。”事后他解釋,器官捐獻講究時效,腦死亡病人需要大量藥物維持生命體征,但藥物又損害病人的臟器,例如升壓藥對心臟的損害就很大,維持的時間越長,藥量越大,移植的臟器質量就越差。

        6日15時25分:

        父母堅持 再簽捐獻協議

        在一片反對的聲浪中,王良喜“堅持捐遺”的聲音幾近于無。醫院和紅十字會也不愿意放棄,如果捐遺成功,這次綜合捐獻可能挽救6名危重病人的生命。但他們也不得不考慮,假如無視反對意見,事后會不會引發醫療糾紛,會不會讓這對喪子的夫妻又陷入親友的指責?

        15時11分,市紅十字會勸捐員提出,再簽署一份遺體器官協議書,以此重新確認家屬的心意。

        15時25分,王良喜擲地有聲決定:“放棄治療,同意捐獻。”

        旁邊立即有人哭出了聲,但王良喜態度很堅決:“你們趕快準備手術吧。”胡運枝的眼圈瞬間紅了,但還是支持丈夫:“我們要回報那些好心人。”隨后兩人互相攙扶著,走進房間簽下第二份遺體器官捐獻協議書。

        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主任駱剛強說,這兩份不同時間的遺體器官捐獻協議書都具有法律效應。

        6日16時:

        醫生拔管 少年全身器官救6人

        記者在門外等候到16時,始終不見夫妻二人出來。王政的堂姐說,叔叔嬸嬸太不容易了,讓他們平靜一下。她告訴記者,嬸嬸口里的“好心人”,是3日趕來捐血搶救王政的兩所大學的大學生們。

        堂姐說,3日晚搶救王政的手術中,血供不足,自己和妹妹分別從華中農業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請同學救急,30多名大學生連夜趕往總醫院,獻出近萬毫升救命熱血。這件事給夫妻倆極大的震動,兩人多次說過,“有機會我們也要回報社會。”

        坐言起行,這對夫妻令人深深敬佩。昨日下午4時許,醫生輕輕拔管,王政心跳隨即停止。1小時后,醫生摘取了這位少年的心臟、肝臟、兩枚腎臟以及雙眼眼角膜。王政的心臟第一時間已送往協和醫院進行我省首例遺體捐贈心臟移植手術。

        【鏈接】

        腦死亡不可逆救治無任何意義

        衛生部器官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南醫院肝膽疾病研究院葉啟發教授說,國際上一般將腦死亡定為捐獻標準,是主流的器官捐獻方式,約占9成。不過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心跳停止才是生命的終結,怎么能在親人心跳呼吸都還有的時候,摘器官呢?這簡直不可想象。

        葉啟發說,腦死亡是不可逆的,救治手段已無任何意義,最終都會走向心臟死亡。但從醫學角度說,腦死亡患者捐獻的器官比心臟死亡的患者捐獻的好,因為器官捐獻、移植都講究快,比如眼角膜,必須在心臟死亡后6小時內取下,否則會失去移植的價值。

        移植手術也是越早做越好。葉啟發說,腦死亡病人需要大量藥物維持生命體征,但藥物又損害病人的臟器,維持的時間越長,藥量越大,像升壓藥對心臟的損害就很多,早一天移植,成功率就越高。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