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下,《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如酷暑般不斷“升溫”,而不法分子的中獎“好聲音”也“順勢而起”。僅7月20日、21日兩天,寧海有三人因輕信“欄目組”發來的中獎短信,共被騙1.75萬多元。
7月20日,家住寧海桃源街道的20歲小伙小王收到一條短信:“恭喜您被中國好聲音欄目抽為幸運用戶,可獲得9.8萬元獎金以及蘋果筆記本電腦一臺。”小王信以為真,立刻按短信提示,登錄指定網址,輸入驗證碼后,在網上填寫了個人信息。
幾小時后,一個“950”開頭的電話打給小王,稱要先繳納風險保證金3600元方可領獎,并讓他不要掛斷電話。隨后,小王去銀行將錢匯入對方提供的賬戶,并告知電話那頭的“客服”。此時,對方又提出需匯5000元個人所得稅,由他們代繳。小王再次照辦,喜滋滋地以為能領獎了。誰知對方又提出,領取獲獎證書還需1.1萬元。他這才意識到上當,馬上報警,但已損失8600元。
就在小王被騙次日,家住躍龍街道的19歲女孩小葉也被人以同類手法騙走4900元。對方這次甚至加上了恐嚇:“如果不來領取這些獎金、獎品,你將要負刑事責任,法院會發傳票給你,到時你要賠償我們5萬元至10萬元。”由于害怕支付巨額“賠償金”,小葉不得不將辛苦打工賺來的錢和在校獲得的獎學金,全部匯給所謂的“好聲音工作人員”。若不是因為付不出更多錢而與對方發生爭吵,小葉還一直沒意識到被騙。
據了解,僅7月20日、21日兩天,寧海警方就接到3起因為相信被《中國好聲音》、《中國夢之聲》等節目抽中獎而匯錢上當的報警,且受害人都是20歲以下的年輕人。據悉,另一人被騙4000多元。
辦案民警分析,這一手法雖然與傳統的電視欄目中獎詐騙并無太大差異,但因冒名當前在群眾中有巨大影響力的電視節目,又采取發送手機短信、電子郵件、QQ信息等方式漫天撒網,大大增加了迷惑性和“可信度”。而受害人普遍年紀較輕,熟悉并熱衷此類電視選秀節目,得知自己中獎后,常常會被驚喜沖昏頭腦。同時,他們對社會上的各種騙局又不太了解,因而輕易上當。
在此,寧海警方提醒,正規機構、正規網站組織的抽獎活動不會讓中獎者“先交錢,后兌獎”。民警傳授了一個辨別真偽的小技巧:如果對方提出兌獎需先繳納保證金、手續費等,可詢問是否能從應得獎金中扣除后直接兌獎。若對方不同意,多半是遇到了詐騙分子,應提高警惕立即報警。(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