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五年來,我們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不懈抓規劃、興建設、強管理,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完成了中心城市和六縣縣城總體規劃編制,制定了商丹一體化建設方案,城市控制性規劃覆蓋率達到80%,比2006年提高45個百分點。中心城市建設累計投資30多億元,相繼完成江濱大道、丹江公園和體育館等46個市區重點工程,環城北路、丹南新區路網等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市區建成區面積25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7平方公里。城市綠化工作不斷加強,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五年提高6個百分點。六縣縣城、沙河子省級重點示范鎮和7個省級重點鎮建設進度加快,實施村改居項目74個,11.1萬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0.2%,五年提高16.4個百分點。中心城市被命名為省級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有序推進,柞水縣城被命名為國家衛生縣城和全國文明縣城,鎮安、洛南、商南三縣縣城被命名為省級衛生縣城,丹鳳縣創建省級衛生縣城通過省上驗收。
(五)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來,我們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堅持不懈抓招商、促創新、增活力,開放開發水平顯著提高。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鎮安農村醫改在全國評估中名列第一,藥品“三統一”覆蓋所有基層醫療單位。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市直文化單位改革基本到位。事業單位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任務完成,市、縣區和鄉鎮機構改革全面到位。投融資和金融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成立了城投公司、創投公司、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和秦宇礦業公司,設立小額貸款公司9家、融資性擔保公司4家。國企改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以及集體林權、土地流轉、糧食流通、種子管理、基層供銷社、水務體制和農牧綜合服務體系改革穩步推進。保險覆蓋范圍大幅拓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烤煙保險、設施蔬菜大棚綜合保險、農村房屋保險和核桃產業保險等業務相繼開展,累計實現保費收入32.9億元。主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深入開展招商引資,成功引進比亞迪、中金、國電、華電、延長等19家國內外500強企業,馬來西亞客商在我市設立了全省首家外商獨資投資性公司,五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77.9億元,是前五年的14倍。認真落實促進全民創業的政策措施,私營企業、個體經營戶發展到4362家、8.9萬戶,較2006年分別增加2432家和2.1萬戶,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9%。
(六)和諧社會建設成效顯著。五年來,我們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不懈辦實事、解民憂、促和諧,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高。堅持將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累計實施民生項目1.37萬個,完成投資147億元。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81.8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58.6%,高齡老人生活補貼政策全面落實,5.35萬農村貧困殘疾人享受定期定額生活補貼。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4.4萬套,改造農村危舊房3.1萬戶,實施移民搬遷1.67萬戶6.78萬人,建設集中安置點213個,42萬貧困人口解決溫飽并實現穩定脫貧。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上線率連續四年全省第一,“蛋奶工程”惠及16.6萬寄宿制中小學生和農村幼兒。四級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群眾看病就醫條件極大改善,新農合參合率98.99%,連續八年全省第一。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啟動建設了市材料科學工程院、陜西循環經濟工程研究院商洛分院、商洛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建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申請專利413件,授權專利173件,鑒定科技新成果20項。文化和廣電事業快速發展,建立了市縣鎮村四級文化服務體系,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3.6%和98.7%。體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全民健身活動日趨豐富,成功舉辦了全國競走大賽和國際青年女籃四國挑戰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持續加強,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保持在95%以上,人口增長連續19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國土資源管理和用地保障工作全面加強,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和整頓受到國土部充分肯定。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組建了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增強。“平安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建立了縣區信訪聯合接待大廳,公安“三基”工作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連續五年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