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進一步強化循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現有產業優化升級步伐,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和競爭力。
一是深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認真落實《陜西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積極創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繼續抓好山陽豐源公司3000噸氮化釩擴建等循環經濟標志性工程,抓好丹鳳磁鐵尾礦綜合利用和商南華瑞公司微晶玻璃等14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建設。認真落實《加快推進循環發展的實施意見》,市本級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循環經濟發展。
二是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全面落實增值稅轉型改革政策,對納入省上的20戶重點企業,將新增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用于支持企業發展。繼續落實“一企一策”包抓措施,引導企業強化內部管理,降低生產成本,開拓銷售市場,擴產提質增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6%以上。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建設,完善倉儲物流、創業基地和技術服務中心等配套體系,注重引進關聯配套企業,新增入園企業40家。市上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落實支持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和增加研發投入的各項政策,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以技術入股等形式與企業合作。實施企業家培訓工程,推動企業管理升級,提升企業軟實力。
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持續加大景區景點建設力度,力爭金絲峽5A級景區通過國家驗收,至少創建兩個4A級景區。抓好市縣區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建設,加快建設鳳凰古鎮、漫川古鎮等5個特色旅游名鎮,不斷拓展鄉村旅游市場。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精心籌辦第三屆秦嶺生態旅游節和茶葉節,確保接待游客突破200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90億元。制定出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支持文化創意、廣告演藝、休閑養生和會展節會等產業,推動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積極鼓勵發展社會化養老、家政和醫療保健等服務業。圍繞打造區域物流中心,抓好商山物流園和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完善物流和檢測檢驗等公共平臺。加快完善銀行業組織體系,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恢復縣區經營機構,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長安銀行商洛分行盡快開業運營。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發揮擔保公司作用,不斷拓展保險業務,全年新增貸款40億元,實現保費收入10億元,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四是千方百計擴大城鄉消費。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擺在首位,完善促進居民消費的政策,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在落實農民原有增收措施的同時,更加注重增加經營性和財產性收入。全面加強勞動監察工作,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工資指導線制度、最低工資標準和各項保障政策,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嚴格落實中省有關政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認真落實農機具下鄉政策,積極參加各類大型節慶及商品展銷活動,加快培育電子商務、休閑、健身等消費熱點。加快大型商貿市場建設,確保商洛晨光城和通江國際電子數碼城投入運營。積極推進“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餐對接”,繼續抓好縣級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和社區標準化蔬菜市場建設,改造和新建配送中心3個,新建各類連鎖經營網點300個,升級改造農貿市場4個。繼續加強市場秩序整頓,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進一步改善城鄉消費環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
(三)全面加強“三農”工作,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
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繁榮。
一是認真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斷增加對“三農”的投入,按時足額兌現糧食、生豬、農資、良種、農機具購置等各項農業補貼,切實保護和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力推廣高效增產技術,提高糧食單產,確保糧食總產55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