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進一步改善發展環境。大力營造公平透明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搭建各類要素交易平臺,使各類企業平等享受公共資源、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大力營造公正有序的法制環境,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堅決制止吃拿卡要等現象。大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重視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大力營造重商親商的社會環境,珍愛企業、關愛企業家,宣傳典型、鼓勵創業致富,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健康成長。
(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改善民生,將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今年全市財政安排民生支出52億元。
一是扎實推進移民搬遷工程。按照避災移民搬遷、產業支撐和小城鎮建設“三位一體”的要求,加大財政資金整合力度,加快推進移民搬遷集中安置點和多層移民樓建設,引導搬遷對象下山入川進城,今年完成新建移民集中安置點200個,搬遷安置2.1萬戶7.8萬人。
二是繼續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今年新建保障性住房15737套,其中廉租房2500套、公租房3000套、經適房500套、限價房5000套,發放租賃補貼2500戶,城市棚戶區改造2000套、林業棚戶區改造237戶,同時完成鎮辦公益人員4300套保障住房建設任務。進一步強化用地和資金保障,加快建設進度,確保工程質量,堅決杜絕“豆腐渣”工程。啟動建設住房保障信息系統,面向社會公開房源和保障對象,完善分配、管理和退出制度,真正把老百姓熱切期盼的住房問題解決好。
三是努力保持就業形勢穩定。認真落實擴大就業的各項政策,加強職業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市場促進就業的作用,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重點抓好高校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工作,今年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5000人。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轉移農村勞動力58.3萬人,組織勞務輸出51萬人次,創收35億元。
四是推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堅決落實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22%的要求,完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保障機制,加快城鄉公辦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校80所,新建城鎮和農村公辦幼兒園30所,市幼兒園擴建完成主體工程。加強職業教育資源整合,支持高等教育創新發展。加大教育強縣創建力度,力爭實現教育強縣零突破。進一步實施好蛋奶工程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認真落實國家各項助學政策,為每一個孩子創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機會。
五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全力推動養老、醫療保險從制度全覆蓋邁向人群全覆蓋,解決好集體企業職工養老遺留問題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落實好環衛工人和出租車司機參加養老保險政策。進一步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實施10個區域敬老院擴建項目,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65%左右。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最低限定標準由每人每年3200元提高到3800元,其中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到4000元,對機構供養“三無”人員生活費從每人每月450元提高到800元,分散供養“三無”人員每人每月發給500元生活費。認真落實城鄉醫療救助和殘疾人、高齡老人、孤兒補貼等政策,切實維護好各類弱勢群體的切身利益。
六是不斷強化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加快市中心醫院建設步伐,抓好縣區公立醫院和4個中心衛生院、2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250元,并進一步提高報銷比例。深入實施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65歲以上老人健康檢查、農村兒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救治保障、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重大傳染病地方病預防等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大力實施全科醫生培訓計劃,爭取年內每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鎮辦衛生院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積極創建人口和計劃生育國家級綜合改革示范市,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