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情形,在昨日鑒寶現場層出不窮。昨下午,家住渝中區的李先生帶了件兩年前在拍賣行以30萬元人民幣拍得的瓷盤,侯鵬和瓷器專家葉佩蘭一眼就鑒定出來是假的。
拍賣行古玩店也摻假
普通人勿盲目搞收藏
中國文物收藏導航鑒定中心瓷器玉石鑒賞家侯鵬表示,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潛規則,收藏品市場也不例外。拍賣公司、古玩商店等都有它自己的規則,真真假假沒有一個標準。所以,市民花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買來一件贗品的情況十分常見。
侯鵬稱,收藏是門大學問,短時間是學不會也學不精的。據他了解,許多收藏行家都是有專家團隊的智力和技術支持的。因此,市民想要一雙火眼金睛,也不是一兩年就能夠練就的。
侯鵬建議,市民在收藏時應該找專家幫忙,不要盲目花大錢進入收藏領域。
藏友大多低調神秘
重慶晚報記者注意到,此次真正獲贈“民間最具收藏價值優秀藏品”的藏友,大多行事低調,身份神秘,不愿過多談論自家背景。連藏品的外包裝,也顯得其貌不揚。
據了解,此次前來參賽的藏友,大部分都是古玩店老板,也有企業老板,他們都有自己的古玩收藏渠道。另一部分則來自“傳家寶”的普通家庭。真正能從地攤上通過便宜價格獲得真品的藏友,少之又少。
收藏齊白石《群蟹圖軸》的朱先生稱,隨著電視鑒寶節目興盛,民間收藏熱逐漸興起。“收藏是一種愛好,沒必要為此出風頭,也是對自己隱私的保護。”
另一位藏友稱,藏友既然有錢收藏珍品,說明社會地位不低,沒必要作秀出風頭。
優秀藏品之一的清晚期圣母瑪利亞黃楊木雕像,是一個普通家庭的傳家寶。藏友是對白發夫婦,丈夫姓王,67歲。他稱,自己將好好珍惜藏品,為祖上的榮譽代代傳下去。(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