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14日中國嘉德[微博]春拍舉行首家織繡品專場,一幅2×1.2米的刺繡作品“玉堂春色”以98萬多元成交,而在2004年一件清乾隆御制《欽定補端石蘭亭圖貼緙絲全卷》以3575萬元成交,創下了織繡品拍賣的最高紀錄。這些數字帶來的是織繡品收藏市場啟動的信號,在現在整個市場面尚未完全上揚的時候,正是介入的良好時機。
織繡品收藏要注意下面幾點:
一是年久價高,量稀為貴。作為收藏的永恒指標,年代的久遠是一件藏品價值的永恒指標,背后支持的是歷史和文化價值。而對于織繡品來說,其易褪色損壞且難以修復,時間的延長等于保存難度的加大,因而年久卻品相完好的就很少見,當然也就十分珍稀。
二是品類要分清�?楀\、刺繡、緙絲是織繡品拍賣領域的“三大主力”。其中以緙絲最受關注。一般來說成品要比匹料價值高,用于裝飾的要比實用的價值高,服飾類中正裝要比家居服飾價值高,男裝要比女裝價高(個別例外),官府服飾要高于民間服飾。
三是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潛力大。有些古繡品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具有民間習俗和文化的很好的承載指向,而且富有濃郁、鮮活的民間韻味。這樣的物品具有獨特魅力,市場的潛力也就較大。
在古繡品的收藏中,明、清二代官服上的補子收藏非常熱門,綴繡在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的職級高低大小的一種標識,有著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官員所綴繡的補子圖案各有不同,主要是文官采用飛禽飾樣,武官采用走獸形式,用以顯示出武官的威武氣勢。而官員的元配夫人為朝廷命婦,亦可隨夫婿之官階,可在正式的霞帔胸、背部分綴有補子。補子分圓補和方補兩種。圓補用于貝子以上皇親者,上為五爪金龍紋,分飾于左右肩上及前胸和后背。方補均用于文官和武將等官員。文官綴繡的補子圖案:一品官為仙鶴、二品為錦雞、三品為孔雀、四品為云雁、五品為白鷴、六品為鷺鷥、七品為、八品為鵪鶉、九品為練雀。武官綴繡的補子圖案:一品繡麒麟、二品繡獅、三品繡豹、四品繡虎、五品繡熊、六品繡彪、七品繡犀牛、八品與七品相同也是繡犀牛、九品繡海馬。
那時,制作這些補子的機構,是皇家專門織造綢錦緞的織造衙門,皇家織造衙門集天下的能工巧匠,采用了各種繡絲彩料,應用和繼承了精湛的織繡技術手法,巧奪天工,織繡出了譽滿天下的傳統服飾。因其繡工復雜,色彩鮮艷,不準大量制作,如今流傳下來的很少,已成了珍貴的文物和藝術珍品。備受國內外收藏家的青睞。非常珍貴的是一品官員和二品官員的補子,留下來的很少見。低級官員品級的補子,由于稍多些也相對的會有流傳,有的因終身未升官,自然將此光宗耀祖的“任官令”帶下黃泉,讓后世子孫瞻仰一番。如九品武官繡有海馬圖案的補子,可能只有很少的文物專家見過,購買或收藏的就會更少了。據載,1982年,一張晚清時代品位不錯的補子200美元就可以買到,現在已漲到1000美元,更為罕見的補子價值更高,在歐洲市場,一般都可標從價15000至20000美元�! ±C品的保養:繡品一般怕光、怕濕和怕過于干燥。光照會加速其褪色和纖維老化,濕度會使其發霉或腐化,太干燥會使其脆化。因此要避光保存,最好配備溫度和濕度控制設備。收藏時應平整攤放,放置的器具如抽屜要淺而大,藏品和藏品之間可用白色薄紙隔開,并且非具專業水準不要清洗修補。(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