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紅酒交易中心網站上,記者看到了4月17日的交易統計,當日熱門品種和收藏品種共計177種,成交量4572手,成交金額為522萬元。
而據了解,該交易中心的“理想”是,要在3到5年的時間內,實現50億到100億元的投資級酒的交易規模;100億到200億元的消費級紅酒的交易規模;成為亞洲第一的紅酒交易平臺,確立上海作為全國紅酒集散地的龍頭地位。
在該交易中心網站上,分別羅列了市場開戶、交易品種、信息披露、歷史圖表等欄目,在其交易規則里,明確表述交易單位為“手”,買(賣)量必須為手的整數倍。一“手”原則上為1瓶,視交易品種不同而不同。
并且在規則中第八條特意對“期酒交易”進行了解釋,其表述為“期酒是酒莊為回籠資金而預售的商品,不是期貨”。
表現3:現貨每天都能交割
關于天津濱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的宣傳稿件在網絡上隨處可見,但記者卻沒有找到該交易所的官方網站。反而找到了與其一字之差的另一家交易所——天津渤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的網站。記者查詢,目前在天津至少有兩家關于酒類的交易所,分別是去年2月發起成立的明莊酒交易所、去年11月1日在空港揭牌的天津濱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
有意思的是,這兩家酒交易所都表示自己是國內首家或者最早的酒交所,且都宣傳自己是全球第三家酒類交易所。天津濱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董事趙東慶曾在報道中表示,天津濱海葡萄酒交易所是最早入住國內的酒交所及世界第三家葡萄酒交易所。打造葡萄酒、窖藏白酒、原酒的交易平臺,最終將成為國際高端葡萄酒資源配置中心、定價中心,為中國爭取普通酒定價的話語權。
而明莊酒交易所的宣傳資料中也表述說,該交易所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準名稱,天津工商管理部門登記,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家酒類交易所。是國內首家全部實施百分百現貨、百分百交割的交易所。
此外,而一字之差的天津渤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也在資料中表示,該交易所是最早入住國內的酒交易所及倫敦,紐約國際葡萄酒交易所之后的世界第三家葡萄酒交易所。如此解釋,讓人不得不懷疑,這兩家交易所是一家,但在“濱海版”的資料中,并沒有提及“渤海版”中關于公司大股東的信息。
天津渤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資料顯示,該交易所第一大股東是中國改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交易所于2011年(沒有具體時間)經天津市政府批準設立,坐落于天津市濱海新區于家堡金融區。注冊資金1億。天津政府在于家堡金融區委交易所提供了1600平米的免費辦公場地。
而關于交易規則,趙東慶曾表示,與期貨中定期交割不同,濱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每天交割的創新制度為現貨商和投資者化解了傳統期貨交易中確定的交割風險,具有真正的每日現貨價格發現功能,可以吸納大量國內外的交易商參與到交易中來,同時吸引大型現貨商參與實物交割。交易所采用創新的電子撮合方式,實行20%保證金及T+0電子交易服務,到交易所開戶要求資金為5萬元。據了解,天津濱海國際葡萄酒交易所建有3個頂級酒窖,葡萄酒交易所是提供具有投資價值葡萄酒的交易機構,最大的特點是所有交易的葡萄酒全部存放在這些酒窖里,投資者可將持有的葡萄酒賣出,也可隨時到交易所的酒窖中提取酒。(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