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山東省淄博市的“亞洲最大錢幣博物館”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近日被查封,原因是資金鏈斷裂,涉嫌非法集資。
金珍堂古錢幣博物館成立于2008年。800余平方米的博物館內,陳列著5萬多件歷朝古幣、冷兵器、青銅器、佛像等文物。作為一家規模罕見的民營博物館,它曾吸引包括央視在內的各家媒體報道,被譽為“亞洲最大的錢幣博物館”,也被戲稱為“最有錢”的博物館。
而除了博物館,旗下還有拍賣公司、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等諸多企業商鋪。資金就成為企業最大需求,造就了一個特殊群體——“業務員”,也叫“拉款員”。一開始,通常是拉到存3個月的提成2%,拉到半年存期的提成4%,拉到一年的再加成。到后來,一人每個月要完成10萬元的拉款目標,完成目標再獎勵提成0.2%”。而拉款則是靠高利率說話。公司利息比銀行高,時常浮動。而最終資金鏈斷裂,企業也涉嫌非法集資。
目前,金珍堂非法集資案件偵辦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當地公安機關已組成20多個工作組,分赴省內外追繳涉案物品。 一些參與集資的群眾不明白的是:“金珍堂是根據國家文件依法成立的民營博物館,幾年來都是公開運作的,怎么一轉眼就成了非法的?
對此,“非法集資的界定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1月4日施行的《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解釋》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罪名有4個特征,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針對這一條,如果金珍堂在一開始就說明是投資,風險自擔,就不是非法集資,也不會吸引來這么多人。但它出具的是借款合同,欠債就必須還錢,顯然是承諾了‘還本付息’。這就涉嫌非法集資。”(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