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唐三彩中的經典器型為抬蹄馬、鎮墓獸一樣,筆者認為越窯中的代表器型即為香熏。越窯為南方著名窯口,香熏在記憶中便與南方文化的溫綿雅致的神韻大抵符合。熏香裊裊,竹簡垛堞,正可謂:“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是以讀書人多用香熏在室內熏香除穢凈化空氣,或熏以衣被而保持香氣,以示高雅。
這件南宋越窯蓮瓣紋青釉香熏(見圖),以蓮花為造型,刻以蓮花瓣紋,刀工嫻熟犀利,刻畫生動活潑、自然流暢,釉色黃中閃綠,釉光瑩潤,胎質為香灰胎,露胎處火石紅自然,乃越窯精品佳作,完美展現了一個越窯瓷器在釉色工藝上登峰造極的成就。
越窯鼎盛于北宋初期,在宋代瓷林中“德高望重”,可謂“耆老名宿”。越窯系在瓷林中成名較早,早在公元3世紀時,在今浙江上虞、寧波、紹興地區便形成了早期的越窯,彼時“血氣方剛”,即釉色不凡。古越之地的窯廠從五代至北宋都承擔著錢氏吳越國“貢瓷”的生產,這類“貢瓷”便是歷史上的“秘色瓷”。晚唐詩人陸龜蒙曾寫出“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著名詩句,以贊美此類瓷器的特點。
越窯成名最早,自東漢開始生產,經三國、兩晉、南朝、唐,一直到宋,延續千余年,經歷了創造、成熟、發展、繁榮和衰落幾個大的段落,它是我國南方青瓷生產的重要產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以越窯青瓷有中國最早的“母親瓷”之美稱,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內涵最為豐富的古窯系陶瓷之一。越窯瓷器胎質細膩、釉色溫潤,以青翠晶瑩名聞天下。
越窯的歷史雖然中斷,卻留下了許多越窯珍品,從這件香熏中找回那段無比榮光的歷史。該香熏造型別致,構思精巧,可見宋代的熏爐制作十分精細,造型也更加新穎�?粗缃癯聊谝挥绲南阊�,正如它們所經歷過的所有時日一樣,無論是否燃香,也無論是否膜拜,在似有似無的熏香煙中,淡定地看著時間輪回,花開花謝。(收藏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