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投機,看似只有一字之差,但實質卻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國內藝術品市場從來不缺乏真正的收藏愛好者,也同樣有著大批受利益驅使的投機人群,在如此基礎之上,也才有了國內藝術品基金生成時的瘋狂。但或許就如趙祥龍所言,秋拍過后,市場的檢驗期到來,留下的依舊還是對藝術存在固有偏好的收藏家,而非人云亦云的投機者。同時,在這一輪的篩選與淘汰過后,接受了這次市場教訓之后的國內藝術品市場中的留存者勢必會對現行的國內藝術品基金領域做出調整,理智與專業將會成為未來國內藝術品基金的主流,而不再是今天藝術市場中的金融與藝術的粗暴對接模式。對此,葉少波也分析道,“國內藝術品基金之所以遭遇即將到來的兌現危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選錯了入市的時機,但如果有人在當前國內藝術品市場整體萎縮的情況下,組建藝術品基金,搶占市場先機,反而是明智的。”
看來,極有可能出現的國內藝術品基金兌現危機似乎已經預示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但舊時代的結束是否就一定會是新時代的誕生,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不過,在經歷了如此教訓之后的國內藝術品基金投資人士,想必是不會希望悲劇再重演的。那么,就讓我們期待接下來的藝術品秋拍市場所能帶給我們的驚喜吧。(收藏投資導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