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商山收藏 > 去偽存真

      三國兩晉南北朝銅鏡的鑒別

      三國兩晉南北朝銅鏡的鑒別

        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中國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微博)文物鑒定委員。

        形制特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均為圓形,鏡正面明顯外凸,呈弧形,背面內凹。胎質較漢鏡要輕薄,鏡體也大為減小。南朝還出現了小型鏡,如湖南長沙梁、陳墓中發現的小銅鏡一般直徑5厘米左右。而江西贛縣南齊建武四年(479年)墓中發現的銅鏡直徑僅3.2厘米。

        此時的鏡鈕仍突出,在鏡背面占有很大空間,最大特點是鈕矮扁,頂部近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的鈕座,非常單一,均為圓形。

        鏡緣的特點,是邊沿多呈斜坡形,幅度比漢鏡要大。

        紋飾風格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紋飾主要沿用漢鏡的風格,但也有所創新。如北方曹魏和西晉時期流行的一種新的“位至三公鏡”,采用二分法變形龍紋,二分間豎鑄四個銘文“位至三公”,別具一格。南方吳國流行的一種夔鳳紋鏡,紋飾纖細、復雜,鳳鳥的形象刻劃得特別生動。由于受佛教傳播的影響,此時銅鏡紋飾中還流行一種佛像圖紋,佛像頭后一般均有背光。

        東晉以后,銅鏡紋飾變化較大。北方,漢鏡之風消逝。紋飾中增加了許多零碎草花和動物紋樣,顯得瑣碎。而南方,東漢時期開始流行的神獸鏡和畫像鏡,這時紋飾已不遵守其原有的格式,變得簡陋、粗糙。神獸鏡中常見的“半圓方枚帶”有時簡化為一周聯珠紋或篦紋,內區的神人身軀瘦長,神獸形態較小,且往往不甚清晰。最值得注意的是,從神獸鏡中演變出的“四乳四神鏡”、“五乳五神鏡”、“八乳八神鏡”的外區花紋和“半圓方枚帶”仍然保留,但內區的獸形消失,而為圓形的乳狀突出所代替。畫像鏡到了東晉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東漢制作精良、圖紋繁縟的“人物畫像鏡”消失了,代之的是只有兩組神像和兩個獸形。吳國流行的花紋纖細、復雜的夔鳳紋鏡已罕見,這時簡化為“四葉單鳳紋鏡”,“方格規矩紋鏡”變為“方格八鳳紋鏡”。

        銘文的習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繼續流行紀年銘文,字體風格與漢代相近,但筆道較細。銘文常鑄在鏡背面圖案中的方格上,字數1~4字不等,往往幾個方格上的文字,可順讀成句。鏡緣上的銘文字淺,字多數磨礪不精。(廣州日報)

      • 相關閱讀
      • 丁孟:古玩銅鏡之辨偽

          現為故宮(微博)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中國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微博)文物鑒定委員�! ∪龂鴥蓵x南北朝時期,...

        時間:03-09
      • 唐代寶相花青銅鏡

          我國紋飾的主題,主要是以動物和幾何圖形的紋飾為主。從魏晉南北朝開始,在佛教裝飾藝術的影響下,植物花卉題材的紋飾滲透到了包括陶瓷裝飾、建筑裝飾和金屬器皿裝飾等幾乎所有的藝術領域。佛教將蓮花視為圣潔、...

        時間:11-28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