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當代眾書畫名家中,程十發的藝術以別出心裁著稱,它就像是中國書畫百草園中的一株奇花異卉,近些年在海內外藝術品拍賣場上廣受關注。幾乎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仿冒程十發的偽作。由于該畫家作品真偽辨別不易,故那些仿品著實讓各地的不少藏家吃盡了苦頭。如今世面上關于程十發作品真偽的問題似乎顯得比較敏感與突出。
在書畫界有人評價說程十發是靠靈感與天賦從事其藝術創作,筆者對此十分認同。那么對于辨別程十發作品的真偽是否要與其他名家的有所不同,應有所側重呢?我的個人認識是肯定的:既然程十發所作書畫的內在要素具有“怪”和巧的特點,那么我們在鑒定時就不能純以傳統性的那一套一般性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而應該抓其要點把握它最突出的特質。否則就有可能以假當真或以真作假。
要說程十發作品的藝術特點,簡言之就是:他運筆時筆的走勢總是翻來覆去——筆尖、筆肚、筆根全都派上用場,筆法的“變”數之大似前所未見�?瓷先ニ袝r中鋒,有時側鋒,有時短筆細線輕描,有時長筆粗線橫掃,甚至有的極端到只畫出一根由細轉粗的超長線條便完成了某一個表現對象具體的狀物過程,具一副將豪爽、率真與謹小慎微相融合形成的“跌宕”之勢,筆墨狀態非常奇特;他的用墨,很追求酣暢淋漓的效果,破墨或破色或色墨相破法被他經常施用,意象較佳;他的造型,受前輩畫家陳老蓮、任伯年的啟發頗多,并大膽吸收了民間美術的精華,著意于線、形局部的組合與搭配狀態以及畫面整體上的裝飾感和形式感,在得神似,凸顯畫中形象的奇妙、趣味與幽默感上取勝。
左圖是我五年前在上海某拍賣場上見到的一件程十發真跡,其筆墨造型特點與質量和上述的“程氏標準”基本是相一致的,藝術性沒得說�?傻搅私衲�8月份上海另一家拍賣行上拍的右圖這畫上情況就有了出入,其實主要問題就暴露在這幅畫內在的藝術質量上。像右圖畫的少女頭發與羊頭羊背上相對大一些的墨塊就不如左圖來得筆勢肯定,形狀妥帖到位,視覺較凝煉,它則是相對走形的幾攤浮墨;再比如看兩畫上所有由細轉粗或由粗轉細的線條漸變過程,在左圖上就很自如完美,到了右圖中就都很“牽強附會”或說是生硬唐突、甚者連畫上題款的筆跡也都是氣脈不暢的。當然,做為“絕對克隆”品的左圖所出現的漏洞還遠不止這里說到的這些。
辨別程十發作品的真偽,還有一點要提醒廣大藏友:因為現在利用投影儀之類方式來輔助定位(造型)造假的較多,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單方面過于看重“形”的像不像或好不好。而一定要多根據當局畫作的筆和墨這些硬件做判斷,唯這樣才不容易走眼,或許這便是我鑒定程十發作品若干年后的經驗之談。(大河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