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商山收藏 > 文化研究

      古籍整容十步新生

      2012-10-29 16:07:24 來源:

        “古籍的擺放和現代書不一樣。”熊忠華介紹,現在的書在書架上都是豎著放,而古籍卻是一本本橫著放,書脊朝外。這是因為古籍是線裝書,紙張比較老,如果豎著放,就相當于讓它們一直站著,這樣很累;橫著放就像是躺著休息一樣,能讓這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們”輕松一些。

        古籍咋保存?

        不少市民家中也藏有古籍,怎樣在家妥善保管呢?專家介紹,古籍要存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要時常翻動,防止古籍長蟲。由于手上的汗液會對紙張造成破壞,翻書時一定要帶雙白手套。

        如果嫌麻煩,你還可以把古籍寄存到重圖。重圖館長任競介紹,重圖開通了古籍寄存服務,市民可把有價值的古籍寄存到館內,不僅不用交寄存費,還可隨時取回。

        重慶圖書館鎮館之寶

        當初買來

        1頁要片金葉子

        重慶晚報訊 古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重圖館藏著的一套宋版古籍,正好印證了這話。因為這套395頁的古書,當年每頁賣價1片金葉子。它就是重圖鎮館之寶———宋版《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

        《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共二十卷,是對八十卷《隋書》進行刪節后的精讀本,由宋代史學家呂祖謙編輯。

        重圖特藏文獻中心副主任袁佳紅介紹,這套書共14冊,保存完好,是非常珍貴的南宋刻本。整本書的開本只有A4紙的一半,書封使用灑金紙,紙已發黃,每頁10行,每行不超過20字。由于開本較小,這套書又被稱為巾箱本。“巾箱是古人放頭巾或零碎雜物的小箱篋,古人為攜帶方便,特意出版開本較小的書,方便放入巾箱中。”

        據悉,這套鎮館之寶由重慶已故著名藏書家李文衡捐贈。李文衡解放前曾在重慶做豬鬃生意,1952年將自己多年收藏的44000余冊藏書全部無償捐獻給重圖。

        李文衡究竟花了多少錢購買這套鎮館之寶呢?他曾在《天津李氏榮先閣藏書雜記》一文中說:以頁數論價。

        1947年,李文衡任上海利濟輪船公司總經理。當時,他看到許多外國人收購中國古籍,為避免更多的古籍流失國外,他花費多年的積蓄重金收購古籍。由于擔心船運可能會影響古籍的保存,當時這些寶貝都是用飛機空運回重慶。

        1948年,一位書商帶來一套《名公增修標注隋書詳節》,李文衡發現是嘉業堂的舊本,非常珍貴。書商開價也不低,以每頁出售。這套古籍共395頁,李文衡花了395片金葉子才買到。不過,在專家眼中,這套古籍已是無價之寶。

        夾放加壓

        為讓整過容的古籍平整如初,還得用吸水紙把補好的書頁夾起,放到可以加重900公斤的機器上壓上幾天,目的是吸水干燥。

        捶平捶薄

        從機器中取出古籍,把補厚的地方捶平捶薄,確定新紙和原紙已經完美融合。

        折頁打眼

        照相存檔

        一本古籍在美容師的手中重獲新生。(重慶晚報)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