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bject id="bz0x0"></object>
      <acronym id="bz0x0"></acronym>
      <p id="bz0x0"></p>
    1. <td id="bz0x0"><ruby id="bz0x0"></ruby></td>
      <pre id="bz0x0"></pre>

       

      首頁 > 書壇畫苑 > 書畫人

      鄉村書法家

      2015-05-21 09:35:14 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張錄勛給前來求字的鄉親寫字

      張錄勛給前來求字的鄉親寫字

        文/圖 記者 吉文艷 李 敏
        “張叔,我家的房快蓋好了,您能不能給客廳寫一副鎮莊子的字?”5月15日一大清早,商州區劉灣街道辦事處張塬村四組村民張錄勛家里就來了求“墨寶”的訪客。雖是一介農民,可張錄勛憑借對書法的愛好和勤學苦練的勁,40年如一日沉浸于書法的天地里,鍥而不舍地臨習古人法帖,探尋和汲取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歲月精華,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書法風格,先后被市、區書法家協會吸納為會員,成為張塬村一帶遠近聞名的農民“書法家”。
        緣起小學大字課
        今年59歲的張錄勛出身于張塬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學時就喜歡一周兩節的書法課,好學的他至今還記得老師教的握毛筆的規范手勢。“大拇指往外頂,食指往內扣,中指將筆桿往內勾,無名指和中指配合將筆夾緊。”張錄勛說,教書法的老師強調用規范手勢握筆后手心便空的能放得下一顆雞蛋,自己就按要求回家反復練習。
        作為一個農民,張錄勛也像天下萬千農民一樣要為生計忙碌。1974年,張錄勛高中畢業后,先學習木匠手藝,后來城里建筑活多了又跟人學瓦工。那些年,雖然家境并不殷實,勞動一天后的張錄勛也是疲憊不堪,但他始終傾心于自己的愛好——書法。每天無論多忙,他都會堅持練一兩個小時字。張錄勛說,作為一位農民,他既未有書法的家傳,也沒有老師的輔導,就是臨摹名家字帖,研習書法大家的寫字方法,書法對他來說純粹是一種冥冥之中的癡愛。在西安做建筑活期間,一逢停工,別的工人不是去逛街道就是在宿舍睡覺,而張錄勛則獨自來到書院門看名家寫字、逛書攤,一看就是一整天。
        說起練字,張錄勛有自己獨特的方法,那就是先在黑紙上蘸水練習,等感覺到了再提筆蘸墨,在白生生的宣紙上寫下“大作”。“這樣做既不浪費筆墨紙張,心里也沒有負擔。”張錄勛說,只要一拿起毛筆,生活中的苦悶和一身疲憊頓然化為烏有,整個身心就變得輕松而愉快起來。
        義寫春聯數十年
        隨著書法技藝的長進,張錄勛的書法在當地逐漸有了名聲,經常會有人請他去寫對聯,農村紅白喜事他也成了當之無愧的賬房先生,在村里很受尊敬。過年時,張錄勛更是全村的紅人。“大年三十從來沒吃過全年飯,更別提上灶做年飯了,院子圍滿了來要對聯的鄉親,連晚上的春節聯歡晚會都趕不上看,要是下雨了那家里連床上都堆滿了對聯。”張錄勛說,每年臘月中旬起他都會在沙河子集上或城里的東關擺攤賣春聯,而大年三十這一天哪怕自己不過年都會為鄉親們義務寫春聯。
        因為年紀較其他寫春聯的老者輕,張錄勛寫的對聯很能跟著形勢潮流走,字也遒勁大方,頗受大家歡迎。就在去年臘月,張錄勛因病住院,但得知市書法家協會組織廣大書法家在中心廣場為群眾義寫春聯,熱心的張錄勛為此向護士請假出來參加活動。
        書法陪我度晚年
        看到他習練書法的癡勁兒,村里關心他的人對他說:“你一個老農民,天天拿個毛筆,能靠那東西吃飯嗎?”張錄勛聽了只是笑笑,他沒改變初衷,書法已是他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伴。
        談話間,張錄勛邀請記者走進自己二樓的書房“郁金齋”,掀門進入,只覺一股濃濃的墨香撲面而來,目之所及之處滿是張錄勛的墨寶,墻上、地上、桌上到處都是寫好的字。“地上的都是給人寫好的,墻上的是我覺得寫的不錯的平日沒事欣賞的,那個紙箱子里的是覺得不好收起來的。”張錄勛介紹。說是書房,其實條件相當簡陋,還是泥胚房的樣子,書桌也是曾做過木工的張錄勛用蓋房用的廢料做的。“書房的名字也是我起的,郁是文采郁郁的意思,加上我喜歡郁金香,就起了這個名,也算是附庸風雅了。”

      亚洲中文无码不卡视频_青青青青久久国产免_国产精品视频久久第一页_亚洲无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