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羅在《阿布格萊布》系列作品前
博特羅創作的胖版《蒙娜麗莎》
4月19日是世界藝術大師、哥倫比亞雕塑家和畫家費爾南多·博特羅八十華誕。為慶祝他的生日,意大利、智利、墨西哥、哥倫比亞、西班牙和巴西將聯合舉辦一系列大師個展、雕塑展和作品回顧展�;仡櫿构舱钩鲎髌�185件,均為大師近65年的代表作。
博特羅的作品帶有濃郁的拉美民族色彩,體現了拉美大陸特別是哥倫比亞的文化風貌,從人物到反映社會的題材,包含深邃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盡顯拉美藝術家獨特的才智和拉美文化的特殊品質。博特羅在歐洲、美洲,以及亞洲的中國、日本、新加坡多國首都均舉辦過展覽,幾乎所有著名博物館都展出過他的作品。今天,無論走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馬德里、巴黎、東京,還是開羅、新加坡的中心廣場,都能看見博特羅雕塑的身影。
記者近十年一直常駐拉美國家,在哥倫比亞工作的近3年時間里,曾不止一次前往麥德林探訪大師的足跡。流連于波哥大國家博物館和博特羅藝術館,駐足在一幅幅畫法工整細致、色彩絢麗雅致、形象濃艷豐滿的作品前,心中常常油然升起一股健康向上的力量與朝氣。
曾立志成為斗牛士
博特羅1932年出生于哥倫比亞第二大城市、安蒂奧基亞省會麥德林。素以“哥倫比亞花鄉”著稱的麥德林,因為誕生了這位偉大的藝術家而成為世界藝術的殿堂。在博特羅的內心深處,有著關于麥德林的揮之不去的美好記憶與真摯情感。他在瑰麗多姿的風景中尋求創作主題,大自然的恩賜使他的畫面豐富而美麗。安蒂奧基亞博物館藏有100多幅博特羅的繪畫作品,全是他本人無償捐贈的。
4歲喪父的博特羅,為擺脫貧困進入斗牛學校,立志成為一名斗牛士,因為這在西班牙語國家是一夜成名的捷徑。但他很快發現,繪畫更能反映人類強烈的抗爭精神。在親友的資助下,博特羅轉而投身麥德林畫院潛心習畫。1948年,天資聰穎的16歲的博特羅在麥德林首開個展,并代表安蒂奧基亞畫家到首都波哥大辦展。1950年畢業后,又到波哥大投師名門,19歲便開始售畫。1952年,20歲的他憑借作品《海岸》榮獲第9屆哥倫比亞國家藝術家沙龍獎,這筆獎金圓了他前往歐洲學習的夢想。
像大多數藝術奇才一樣,博特羅的藝術生涯并非一帆風順。1955年,他回到波哥大,展出從佛羅倫薩帶回的作品,當時他的同胞對這些作品極為冷淡。但博特羅激情不減、潛心創作。1957年,他在美國華盛頓舉辦個展,一炮打響。展覽第一天全部作品就被訂購一空,令所有藝術家至今都驚羨不已。從此,這位馳騁于繪畫和雕塑之間的藝術家聲名鵲起。自1978年始,博特羅在挪威、瑞典、美國、意大利、波多黎各、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德國、匈牙利、中國和法國等世界各地舉辦巡展。他的作品和才華得到舉世公認,聲譽如日中天,成為那個年代世界畫壇的五杰之一。今天的博特羅已是耄耋老人,仍精力充沛、斗志不減、創作不輟。
以“肥胖”為藝術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