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題4
尚未形成系統館藏
“館藏”是美術館和博物館硬實力的直接體現。陳巖表示,研究能力的不足和收藏品數量、質量的不足則是制約從美術展覽館走向美術博物館的最大因素,這其中研究是基礎,如果沒有在自身定位基礎上面的系統研究做支撐,收藏就會變得盲目,展覽也缺乏規劃。目前很多館的收藏是被動的,這樣缺乏規劃、系統性。展覽則是被動承接的比較多,滿足社會需求的臨時性展覽比較多。
作為館藏品收藏數量在民營美術館首屈一指的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表示,龍美術館收藏和研究的不是孤立的藝術精品,而是與歷史文化相關聯的,有上下文關系的藝術文本。文化和歷史是一個整體,也只有這樣一個整體系統內,文化和藝術才具有意義和價值。“龍美術館在重視藝術精品及其價值的同時,更注重相關藝術文本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王薇說。
□現場
呼吁成立中國美術館聯盟
民營美術館的出現給原有的美術館體系帶來新鮮的血液,但其發展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挑戰和機遇。99藝術網董事長兼CEO楊凱是此次論壇的發起人,他表示,此次論壇整合國內外專業美術館精英、社會力量以及媒體資源,搭建美術館領袖、藝術行業經營對話的高端交流平臺,探討中國民營美術館的運營機制與規范化、國際化發展的新策略。
此次論壇以“中國民營美術館發展之路”為主題,從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發展現狀及需求、如何構建中國民營美術館的運營模式及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社會責任三個單元進行主題演講及圓桌討論。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館長龔彥提出設想,希望公立美術館能夠與民營形成很好的互動或者是聯盟,共同向政府去爭取更多的一些機會或者政策,從而加強文化藝術建設。“我覺得民營美術館相對于公立美術館來說有更多的優勢。比如說對藏品、藝術家文獻方面有更持久的關注度,另外還有它的運作機制的靈活性也是我們要學習和借鑒的。所以我覺得,能夠形成一種聯盟,彼此分享資源和運營想法,將是我們這一次會議最大的收獲。”龔彥說。
此想法得到了眾多美術館館長的贊同,希望能夠加強公立美術館與民營美術館、民營美術館之間的互動與資源共享。德國資深美術館業戰略專家托馬斯·韋塞爾指出,民營美術館有必要與公立美術館展開合作,通過很好的合作把一些非常優秀的展品進行一個聯合的保護和管理。“民營的美術館也更好地去攜手保護我們的一些文化的遺產,讓后代受益匪淺。”托馬斯·韋塞爾說。
□訪談
龍美術館去年12月18日一成立便成為藝術市場中備受矚目的一所民營美術館。黃劍指出,龍美術館得天獨厚的優勢就是擁有劉益謙、王薇夫婦豐富的收藏品,而這是新的一批美術館當中最大的資源優勢。
黃劍表示,目前龍美術館已經形成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媒介和藝術形態的古代、民國、紅色經典、當代藝術四大收藏脈絡,并邀請專家擔任龍美術館學術顧問,為美術館的運營與發展提供專業建議及學術支持。“龍美術館的定位非常簡單,就是我們做一個綜合性、多元化的,但同時具有學術追求的美術館,我們會策劃一些博物館級別的古代藝術展覽,展覽的展品可能來自于我們的藏品,同時其他三個部分尤其當代藝術部分將一直會有新的展覽推出。”黃劍說。
“藍頂美術館的發展有一些先天不足和被動性,是由于在做藝術區的建設和營運過程中間需要有一個美術館,這個前提條件下,藍頂美術館應運而生。”金延說。
對于藍頂美術館的定位,金延指出,藍頂美術館是保持在作為一個美術館的概念上,傾向于公共教育,與民眾進行互動,讓民眾來從美術館中汲取藝術的營養的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