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要求加快改革財稅體制,完善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的公共財政體系,為財政改革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市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在財政收入連年保持30%以上增長的同時,不斷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重點向高寒邊遠鄉鎮、困難弱勢群眾傾斜,全市城鄉義務教育實現了全免費,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達到了全覆蓋,社會保障制度逐步由城鎮向農村、由職工向居民擴展,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公共財政的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公共財政的陽光,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千家萬戶。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財政部門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好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富民強市為主題,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為主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及時轉變理財觀念和理財方式,加快建立完善更加健全、有效、合理的公共財政體系,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的發展成果,更好地支持幸福商洛建設。
一是堅持涵養稅源與規范征收并重,夯實財政支持幸福商洛建設的物質基礎。在全市深入開展育財強稅活動,完善財源建設項目庫,制定財源建設獎勵辦法,激勵全市上下形成狠抓財源建設的強大合力。對中、省出臺的支持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結合商洛實際,有針對性地拿出配套和落實辦法,將落實政策與提高自身的謀劃力、執行力結合起來,真正發揮財稅政策的疊加效應、聯動效應和乘數效應。運用市場手段,將財政資金和金融資金、社會資金結合起來,多渠道籌集財源建設資金。健全以貼息、擔保、參股、資本金注入和風險投資為主的財政產業性資金引導機制。加強收入分析,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形勢、企業經營業績和財稅政策的調整變化,準確把握收入增減情況和發展趨勢,及時研究應對措施,確保重大財稅政策順利實施。建立協稅護稅工作機制,排查征管漏洞,強化收入征管,杜絕稅收流失,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高質量增長,夯實財政支持幸福商洛建設的物質基礎。
二是堅持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并重,增加財政支持幸福商洛建設的民生福祉。要履行好分配與再分配職能,全面落實各項民生政策,資金的使用要向民生和公共服務方面傾斜,將新增財力的80%用于民生,確保民生支出需要。進一步優化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優先安排基本公共服務支出,增加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住房、公共文化、農業水利、城鄉社區、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投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公共財政改革方向,加快構建以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為根本目的的公共財政體系,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構筑“六有”民生框架,即讓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是堅持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并重,構建財政支持幸福商洛建設的體制保障。要進一步增強財政預算的完整性、透明度和有效性,統籌運用好公共資源。健全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制度,強化預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完善預算公開制度,規范預決算公開內容和程序,促進預決算公開常態化、規范化和法制化,增強財政預算透明度。積極推進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對資金使用實施跟蹤問效,將績效觀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逐步建立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財政支持幸福商洛建設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楊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