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永遠是中國網壇爭議話題的創造著。雖然她作為中國網球的領軍人物,但“娜言娜語”卻飽受爭議。法網次輪出局后,“難道我要三叩九拜向球迷道歉?”的言論,再一次把她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如今,她已年過30,各種挑戰迎面而來,她的職業生涯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娜些是非”:
是個性體現還是缺乏尊重?
李娜的言論引起爭議也并非第一次,從2008年奧運會要求觀眾“閉嘴”、2011年中網發布會的冷言冷語到去年印第安維爾斯網球賽上“我打球不是為了國家”,這些言論無時無刻都在刺激著中國球迷和媒體的神經。這一回也不例外,李娜用她“個性十足”的言語再一次炮轟媒體。
熟悉李娜的人,可能對于李娜的言論,一笑置之;不熟悉的,也許參加完她的發布會就會由“娜蜜”變成“娜黑”了。但“帶刺的玫瑰”這一回沒有這么好運,雖然結束法網征程,但余波遠未結束。
一些媒體則直指李娜沒有職業素養:對于一個職業球員來說,個性不代表口無遮攔,也不代表能夠忽視球迷的感受,更不代表可以缺乏對媒體的尊重。顯然,李娜的做法與真正職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作為一名職業球員,李娜不應肆意“放炮”,更不能將其與“個性”混為一談。媒體人白巖松則表示:李娜的回答并沒有比以前更好,但也沒比以前更差。假如突破個性的邊界,演變成對觀眾或體育迷的一種明顯冒犯,受損失的就一定是自己。這一點,職業運動員更要注意。李娜輸或贏都正常,我們也該對她有正常的期望值。單指望李娜,結果就是娜姐和我們都得瘋了。
“娜些事實”:
年齡增長如何保持狀態?
李娜是中國標桿式的人物,李娜職業生涯的高峰出現在2011年,29歲的她奪得澳網亞軍和法網冠軍,歷史性地成為中國和亞洲第一位大滿貫得主。之后她的狀態明顯下滑,成績一直不理想。去年冬天請來了卡洛斯教練,大起大落的她今年1月再一次奪得了澳網的亞軍,進入5月份后,李娜的狀態再次出現下滑,在馬德里公開賽中首輪即遭淘汰,意大利國際網球賽也無緣八強,一系列失利導致李娜世界排名下降到第六位。
對于大多數運動員來說,一過30歲便意味著步入職業生涯的后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運動員的身體狀態大不如從前。31歲的李娜,雖然能夠在賽場上取得好的成績,但年齡是她邁不過的坎,她不僅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還要安排好訓練計劃和比賽,這對于她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尤為重要。
年過30歲的李娜,面臨著自我技術的革新和競技狀態保持等一系列的難題,這些問題都需要她一一做出選擇和應對。
“娜些未來”:
影響力大小不單只靠成績
不可否認,李娜是繼姚明和劉翔之后又一張中國體育名片。“娜言娜語”之所以能夠引起爭議,也是因為李娜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作為一名公眾人物,李娜應當注意到自身具有模范效應,畢竟還有很多小球迷都視她為偶像,她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對小球迷產生影響。這種責任是李娜需要承擔起來的。
作為一名職業運動員,還需要學會處理好與媒體、球迷的關系。
“萬人迷”貝克漢姆雖然職業生涯的后期競技狀態大不如從前,但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是閃光燈下的焦點,這與他的情商不無關系。與媒體和球迷融洽的關系,增添了他的個人魅力。姚明雖然退出競技舞臺,但他現在的影響力卻絲毫不弱于當初。如今,他致力于公益事業經營籃球隊,仍舊干的有聲有色。運動員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但影響力卻是可以長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