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CBA進入了半決賽的爭奪,半決賽采用五場三勝制,分別由山西隊VS北京隊、新疆隊VS廣東宏遠。比賽日趨激烈,吸引了大批球迷到現場觀戰,在前日山西隊主場與北京隊的比賽中,有門票甚至被黃牛炒出了上萬元的天價。然而,在一片繁榮的表象下,依然有著不少雜音。盡管從半決賽開始,中國籃協聘請了外籍裁判,還“發明”了抽簽上場執法的辦法,但裁判的表現依舊不敢恭維,在新疆隊與廣東宏遠的比賽中,現場觀眾甚至一度齊聲高喊“黑哨”。這樣的情況,讓籃協頗為尷尬。
驚
“CBA史上最貴門票”出爐
本賽季CBA,高水平外援帶動了聯賽整體水平的提高,比賽也愈發精彩,越來越多的球迷愿意到現場觀戰,幾乎每場比賽都是座無虛席。按照常規賽結束后在CBA投資會議上籃協公布的數據,本賽季常規賽,平均上座率是78.83%,其中有79場常規賽達到了100%的上座率。
高上座率造成了一票難求的局面,連王治郅都找不到球票帶朋友進場,而不得不自掏腰包。黃牛票動輒炒到上千元已經成為常態。隨著半決賽開始,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在山西隊主場與北京隊的半決賽首場對決中,因為山西球市火爆,不少北京和東北的“黃牛”都趕至太原,想在這里撈上一筆。據媒體報道,盡管山西俱樂部為了抵制黃牛,推出“一人一票”的限購令,但黃牛黨聘用學生和打工者排隊,很多球迷依然買不到票。
按照山西俱樂部的解釋,由于只有80%的座位能夠看球,總量將近4000張,但2500張套票擁有者有優先購買季后賽票的權利,贊助商、主管部門、體育館、安保部門又拿走一部分。能賣給球迷的就所剩無幾。到比賽開始前,200元一張的球票被炒至千元上下。好的內場貴賓位置的球票從3000元炒到1萬元,而且不還價。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已經是CBA歷史上的最高票價。山西隊也沒讓球迷失望,他們122比119戰勝北京隊,半決賽開門紅。
CBA火爆異常,是否意味著聯賽的運營非常成功?不少圈內人并不如此看,“這只是個別現象,山西的球票價格一直都被炒得高得有些離譜,前幾年他們一場常規賽的球票就曾經被炒到過7000元。”一位CBA俱樂部管理者如此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他看來,盡管CBA的球市看起來很火爆,但俱樂部并未賺錢,“這個賽季聯賽的總體投入比幾年前翻了一倍,但無論球票賣得多火,以中國籃球館的條件,都不可能有多少收入,實際上大部分俱樂部還是沒賺到錢。”
該人士認為,如何在維持這種火爆局面的情況下,增加俱樂部自身造血功能,才是CBA未來發展道路上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奇
土洋裁判聯手還被噓
在中國的職業聯賽中,本土裁判員水平不高是普遍問題。尤其在CBA中,這一問題體現得最為嚴重。為了走出這一困局,中國籃協可謂絞盡腦汁,除了在重大比賽中聘請外籍裁判員執法之外,本賽季還另辟蹊徑,推出了諸如記者為裁判打分、電視回放輔助判罰等手段。甚至還派出專人,對裁判員在比賽中的每次判罰都進行記錄,然后再由專家組進行判定,最終的數據也在投資人會議上公布,最大程度避免因裁判員引起的矛盾。
隨著本賽季CBA進入半決賽,比賽愈發激烈,籃協也祭出了聘請外籍裁判員這一法寶。洋哨執法CBA季后賽已非新鮮事,在2007-2008賽季總決賽首戰,更是出現三位洋哨集體執法的“奇景”。不但如此,為了避免洋裁判被“做工作”,籃協本賽季還實行了一條令人匪夷所思的規則:裁判員抽簽上場。據分管CBA競賽的體育總局籃管中心副主任白喜林透露,本賽季半決賽共有7名外籍裁判來華執法,大部分都是生面孔,并未執法過CBA。每場比賽,籃協將派出2名洋裁判和3名本土裁判組成預備陣容,賽前在裁判休息室內抽簽,洋裁判2選1,國內裁判3選2,沒被抽中的兩名裁判員作為候補。此外,為了預防裁判名單提前泄露,裁判連比賽日上午的聯席會議都不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