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不絕的裁判爭議,也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錄像回放制度�?倹Q賽第2戰,鞏曉彬抱怨裁判吃T,送給廣東隊兩罰一擲,葬送了山東隊最后一絲逆襲機會。賽后鞏曉彬說,只是提醒裁判可以看錄像回放。問題在于,根據規則,“只有在每節比賽最后一個球有爭議時才可以借助比賽錄像回放,而且出現爭議的情況必須是出手的時間是否已到,或是判斷一個球是三分還是兩分。”裁判不是火眼金睛,球場會有視覺盲點,出現爭議判罰實屬正常,但在NBA,裁判往往會借助錄像給出讓質疑者閉嘴的判罰,但CBA雖然與時俱進引入錄像回放,卻在時間和前提上做了界定,遠遠無法消解隨時出現的爭議。進入季后賽,業界不斷呼吁增加錄像回放次數,一直未果,不知這一訴求何時才能變為現實。
細節決定成敗 處處“漏洞”何來“職業”
客觀地說,CBA的發展迎來不錯契機。李寧砸下20億,說明CBA品牌有不菲價值,最近幾個賽季,大牌外援紛至沓來,CBA眼球效應激增,某些城市的球市也相當火爆。但是,越是在這種節點,就越應該從細節入手,往職業化靠攏。只是比較遺憾的是,從賽季一開始,直到賽季結束,CBA似乎每個毛孔里流著不職業的血,自始至終都在惹人吐槽——賽季開始前,籃協發文:“俱樂部官員、教練員、球員,未經俱樂部批準不得隨意接受媒體采訪。”球員無厘頭筆試;票務混亂不透明;官網被黑;記者證全國不通用;客隊酒店不達標;記者席被閑雜人等霸占;球館溫度不夠……
即便是賽季拉上帷幕,CBA式鬧劇還在上演。廣東隊3月30日從濟南返回東莞后,易建聯發現總決賽MVP獎杯已成“杯具”,獎杯的上下部分家了。前中國籃協掌門李元偉評價說:“看此獎杯,讓人無語,我們的聯賽什么時候才能更職業一些?細節是品牌的表現,此事應該問責,不能姑息!”
CBA聯賽的全稱是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雖然有“職業”二字,但是這個聯盟里的很多事情,都跟職業不沾邊。18歲的CBA,雖然在中國籃協的主持下,在形式上沐浴了成人禮,可在實質上,依然停留在牙牙學語、步履蹣跚階段。按照規定,俱樂部接待客隊的酒店必須是三星級以上賓館,賓館走廊、房間應盡可能安靜、隔音,要具備24小時供應洗澡熱水、空調(暖氣)等條件。而且,俱樂部要為客隊免費提供10個房間,超出部分由客隊自理。
CBA記者都有CBA采訪證,持有此證的記者,可以在全國所有的CBA賽區進行采訪工作�?墒�,全國證在北京賽區卻不好使。所有到北京賽區采訪的記者,都需要用自己的全國證換取賽區發放的一個特別證件,而且,“特別證”不是敞開供應,而是數額有限,要通過電話預約,早預約早得到,一旦預約不上,你拍桌子罵娘也白搭。
說到采訪,籃協還干過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本賽季的聯賽官方手冊上規定:俱樂部官員、教練員、球員,未經俱樂部批準不得隨意接受媒體采訪;接受媒體采訪時需本著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回答問題,不準公開發表對主辦單位、裁判員及對手的評論。對此,前中國籃球掌門人李元偉直言:“封閉對于CBA沒有任何好處,以前這樣的教訓還少嗎?”籃球評論員楊毅的批評更加直接,他在微博中寫道:“CBA媒體服務的主旨,就是希望所有媒體都不再采訪CBA了,就服務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