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郭宏斌(左二)不顧冬天夜間寒冷,加班調解電站施工擾民糾紛。
商洛日報訊(辛 磊 楊鎮宏 趙克�。┰阪偘部h西口回族鎮,司法所長郭宏斌憑著對回漢族農民群眾的無限深情,十年如一日,奔走在村組調解一線,把調處矛盾、化解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己任,這些年共調處矛盾、化解糾紛359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的和諧穩定。
“陽光調解”創新措
2009年3月,郭宏斌針對該鎮因原程家、西鎮兩鄉合并,債權債務、土地、林權糾紛等民間矛盾突出的實際,大膽摸索實踐,闖出了“陽光調解”的新路子,就是在調解疑難重大矛盾時,邀請縣鎮人大代表現場監督,執業律師聽證,召集相關群眾參評,既保證了調解過程中的公正、公開、透明,又確保了調解結果的合理、合法、合情。自開展“陽光調解”以來,西口回族鎮先后調解村民疑難重大矛盾糾紛68起,調解成功率達到100%。2012年3月,這一調解模式引起了縣上的高度關注并迅速予以推廣。目前,“陽光調解”模式已覆蓋全縣鎮、村及各行業的270多個調委會,使全縣群眾上訪和涉法涉訴案件大大降低。
群眾利益無小事
在長期的調解實踐中,郭宏斌認識到,多替弱勢群眾考慮,堅決維護群眾利益,才能更好地做好調解工作。
2004年春,西口回族鎮有一個村進行土地小調整,導致群眾多次組織集體上訪。當年5月,郭宏斌受鎮里委派進駐該村。他主動幫助農戶除草、打藥,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一住就是一個多月。從村委、村民小組到農戶飯場,從田間地頭到家庭宅院,郭宏斌向村組干部講平安建設、講和諧社會,向群眾講政策、講法律……干部被說服了,農戶被感動了。在他的真情調解下,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從此,郭宏斌成了村里群眾無話不談的“鄉村法官”。
不顧安危為調解
長期的調解經驗告訴郭宏斌,遇到易激化的矛盾糾紛,要雷厲風行敢作敢為;遇到棘手、疑難的糾紛,要依法調解,不怕得罪人;遇到群體性械斗、危險的場面,要敢于挺身而出……這是一個調解員應具備的素質和作風。
2007年6月的一天,西口回族鎮黑溝村村民余某兄弟倆為建房發生糾紛,雙方分別糾集親屬100多人參與爭執。郭宏斌得知這消息后,立即騎車前往。到達黑溝村,事態已經擴大,雙方正手持菜刀、鐵锨在激烈打斗,場面已經失控。郭宏斌不顧個人安危,把車子一扔,沖上前去進行制止。經過10多分鐘的對話,余某漸漸分心了。見時機成熟,郭宏斌猛撲過去,一把奪下菜刀,并在現場其他村干部的幫助下,將其扭送到派出所。
待事態穩定后,郭宏斌又轉回身來,對糾集來的雙方親友進行說服教育。接著,他又連夜對蓋房糾紛進行調解……當事情都已辦妥,已是次日凌晨4點多鐘,這時郭宏斌才發現自己的胳膀上被劃了一條長長的口子,流出來的血液早已凝固了。
一枝一葉總關情
作為基層司法人員,面對的問題大多是宅基地糾紛、夫妻離婚、兒女不贍養父母之類“雞毛蒜皮”的事,而郭宏斌深知,如果這些小事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就會演變為大矛盾。